三教立族的事情終於結束了,三族和大周也沒有像外界預想的那樣,大打出手。三族立族算是失敗了一半,現在根本無力征伐,需要休養生息,恢複元氣。大周帝庭也是如此,大周損失雖小,但是大周實力不足以以一敵三,守土有餘進取不足。
四明山上,眾多大羅也紛紛離開,不管之前關係如何,此時不是大戰的好時機。知道了古中生的秘密後,他們著急回去,找自家小輩去試試方法。三族大羅更是繼續閉關,穩定修為,人族血脈的剝離,讓他們損失慘重。新生的軀體,還需要更長時間的適應。
“小友,走吧。”眾人離去後,虎哮天對著古中生說道。
小友?聽到虎哮天如此稱呼自己,古中生若有所思的看了看虎哮天。
上界九洲的劃分,其實並沒有嚴格的界限。九洲的出現,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大勢力的興起,實力強的就想占據好的地方,擁有更多的資源。實力弱的,自然隻能占據資源一般的地域。乾洲之所以沒有被某一個大勢力占據,那是因為乾洲的資源太豐富了,豐富到沒有哪個勢力願意放棄這裏。所以說,可以把乾洲看做縮小版的九洲,在乾洲你能遇到主大陸所有的大勢力。獸人族在這裏自然也有領地,而且還占據了不小的地域。
獸人的出現是一個意外,獸人的強大卻是一個必然。天生萬物,皆可為妖。在人類沒有出現以前,妖族的形態千奇百怪,當然最多的還是以本族形態出現。後來人族出現了,人族的形態特別適合悟道,這個觀點其實也是從人族內部傳出去的。
在古中生看來,人族的形態並不是最適合悟道的形態。或者說,每個種族的形態,都適合悟道。大道的領悟和外在的形態並無關係,這是古中生的觀點。人族和其他種族相比,沒有強健的體魄,沒有漫長的壽元,但是人族的腦袋很聰明,對道的領悟要比其他種族強一些。為了提高本族的地位,為了誇大自身的影響裏,於是人族中的智者,傳出了一個觀點,人族的形態是最適合悟道的!
開始的時候並沒有種族相信,但是隨著人族的強盛,其他種族不願意承認是本族天賦不好,於是人族形態適合悟道,就成了最好的解釋。為了武道,改變一下形態,這對修士而言,是再正常不過了。
於是當時族群數量最多的妖族,學會了化形,學會了化身成人。修士的世界,不能用凡俗的觀點來解釋,也是是奇跡,也許是靈氣的強大共融性。不同種族,在化身成人後,居然能產生後代!
也許是愛情到了,也許單單是欲望難平,眾多妖族和人族選擇了結合成為道侶。當他們生下後代時,這個新生兒就有了父母雙親的特性。
最初的時候,半人半妖的生靈,並不為大眾所接納。妖族的高層,寧可和這些生靈的父母決裂,也要滅絕這些妖族的恥辱。彼時,妖族強盛,人族根本不是妖族的對手,而人族對於這些異類也心存疑慮。人族有句諺語,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即便這些異類的父母有一方是人族,那也得不到人族的信任。
人族不會主動去滅殺這些生靈,但也絕對不會為了這些生靈,去和強盛的妖族開戰!就這樣最初被稱作妖人族的生靈,躲躲藏藏度過了幾百萬年。隻要妖族還會化生成人,隻要人妖還會相戀,妖人族就不可能絕滅。
幾百萬年後,轉機出現了。靈力慢慢下降,人族內部爆發大戰,死傷過半,除了少部分的人族離開了主大陸,其他的人族隻能困守於此。人族衰敗了,領地日漸減少,妖族為了更多的資源開始屠殺人族。
當靈力完全消失後,人族的末日也就出現了。沒有賴以生存的依仗,瘦弱的人族根本打不過原始的妖族。這個時候妖人族從藏身處走了出來,他們和人族配合,擋住了這些失去理智的野獸。
人類的數量太少了,已經不足以維持族群的正常繁衍,於是隻能並入妖人族。妖人族為了摒除妖族帶給他們的傷痛,改名獸人族,自成一脈。當最後一個人類死亡後,獸人族徹底強盛了起來,他們擁有比人類強健的體魄,擁有比妖族更強的智慧,他們是新生的王者。
靈力再現,妖族開智,獸人族繼承了人族的遺產,慢慢演化成了本族的神通。靈力初現時,天道是最淺顯的,這個時候是創造本族功法的最佳時間。那個時期,獸人族創出了五本鎮族功法,五本最適合本族修行的功法。其中一本一直被獸人族的王族之一虎頭人族保存著,直到一百二十多萬年前,被當時的少族長帶離了族地。自此以後,少族長音訊全無,鎮族功法也再也沒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