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田氏和婆母相處的很好,沒有別人家的那些婆媳矛盾。十年前,田氏隨父母逃荒到安平縣城,不久,父母相繼染病去世了,孤苦無依的田氏差點準備賣身葬父了,結果遇到了在縣城打短工的吳正生,吳正生掏出身上全部銀錢給田父買了副薄棺,將他安葬在了吳山村的後山,之後,田氏就成了吳正生的媳婦。
娘親和哥哥忙著春種,心兒想跟黑妹姐去河邊網些魚蝦,隻是在祖母和娘親極力反對下,沒能成行。主要是上次心兒掉河裏的事嚇壞了家裏人,那天母親就在河附近的地裏幹活,雖然及時救起了她,但春寒料峭,心兒當晚還是發起了高燒,娘親守著她幾宿,喂她喝藥,喂她喝米粥,不停地用布巾給她擦身子降溫,晚上睡著了都緊緊地抓著心兒的手,生怕失去了她......
這幾天,心兒都跟著村子裏的小姐妹們在附近的幾座山上穿梭,鏟些野菜、撿些蘑菇或是挖些野竹筍。以前心兒小,祖母都不讓她上山幹這些,今年有黑妹姐帶著,祖母也放心些。撿的蘑菇曬幹了一些,竹筍也焯水曬了,心兒前世就向往下河捉魚,上山采蘑菇的美好生活,但卻機會不多,這世終於可以盡情地做這些事了,心兒樂此不疲。
幾天沒吃肉,心兒有點饞了,在現代她可是個無肉不歡的主,早餐都還要啃兩肉包子呢。一路上心兒都在注意觀察附近可有兔子活動的痕跡,想再逮窩兔子,於是從山裏出來的時候,就數她籃子裏的野菜最少。大丫見了,忙從自己的籃子裏抓出一大把野菜給心兒,大丫是心兒二堂嬸的女兒,她跟妹妹二丫都鏟了半籃子的野菜,不過她家人多,她爹兄弟三個都跟她祖母住在一起,沒有分家,這一籃子菜還不夠一大家子吃呢。
心兒的祖父吳大樹和大丫的祖父吳大樁是親兄弟,弟弟吳大樁上了一年私塾,識得些字,在縣城裏一家雜貨鋪裏當夥計。於吳大樁而言,大嫂吳江氏既是嫂嫂,也是姐姐,大哥吳大樹去世後,吳大樁對大嫂和侄兒們也多有照顧,大嫂做的竹編結實耐用,吳大樁就推薦給雜貨鋪的東家,放在雜貨鋪裏寄賣,多少能貼補些家用。兩家院子挨著,弟媳吳楊氏是個眼皮子淺的,隻要見著大嫂,時不時就陰陽怪氣地說幾句難聽的話。心兒大伯吳正文重傷時,吳江氏為了救大兒子賣光了田地,作為小叔的吳大樁也幫著墊了些藥費。吳楊氏知道後,見天的讓吳江氏還錢,後來還是吳大樁聽說了,告誡吳楊氏要是再鬧,就休了她,這才歇了。
這年年底,吳大樁回家過年,不知為何把大兒子狠狠地打了一頓,又跑到大哥墳前跪下大哭,當晚喝得醉醺醺的出去,第二天一早被發現凍死在心兒大伯的墳邊。吳楊氏跑到吳正生家大哭大鬧,非說是吳江氏命硬,不但克死了自己的娘,還克死了公婆、丈夫、大兒子,現在連小叔子都被她克死了,又逼著大嫂吳江氏還錢。吳江氏沒錢隻好把房子抵給了她。村裏人也對著吳江氏指指點點的,說她命硬,都躲得遠遠的,生怕被克著了。一起長大的小叔子於吳江氏而言,跟親弟弟沒有區別,失去兒子,失去弟弟,本就心痛難過,於是帶著小兒子在村後的山腳下搭了幾間茅草屋,離村裏人遠遠的,自此若沒什麼事她都很少往村子裏去。
兩家人此後也幾乎不再來往了,隻有吳大樁的二兒子吳正雙一小家子人,見麵了還打聲招呼。這二兒子的性格有些像他爹吳大樁,忠厚老實,不得吳楊氏的喜歡,娶的媳婦劉氏也是外地逃荒來的,生了三個閨女,沒有兒子,因此吳楊氏更不給他一家子好臉色了,經常磋磨二兒媳婦,田地裏的事大都是二兒子兩口子在做,家裏的事也都是二房的兩個孫女在做。大兒子吳正武娶妻小楊氏,是吳楊氏哥哥的女兒,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最得老太太喜歡。吳正武讀過幾年私塾,他爹在縣城給他找了幾次當夥計的活,結果都幹不了幾天就被東家辭退了,整天遊手好閑的,不務正業。小兒子吳正全娶妻王氏,生有兩個兒子,因為是幺兒,也得老太太多疼愛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