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吳三桂於昆明整頓兵馬,打算親率本部藩兵大舉入緬,並遣使第三次抵達阿瓦,向緬方傳話曰:“速縛偽主來,不然我且屠阿瓦!”
在受到吳三桂的威脅恐嚇後,莽白大驚失色,連忙命使者趕往昆明當麵向吳三桂磕頭謝罪。
望著跪在麵前瑟瑟發抖的緬使,吳三桂心中很是得意,不但大度地原諒了緬方的失期之過,還向緬使承諾道:“本王聽聞李定國與白文選二賊屢屢犯境,屠戮你家子民,本王亦是義憤填膺!清緬兩國遠日無怨,近日無仇,隻要汝主能夠盡快將永曆君臣遣返回滇,本王願親率大軍幫助汝主剿滅你國境內的殘明勢力!”
緬使哪裏敢說一個不字,當即忙不迭地一口答應下來,然後匆匆返回阿瓦向緬王莽白複命。
在得到吳三桂的承諾後,莽白終於下定決心投靠清廷,向暫駐於阿瓦城外的永曆流亡朝廷動手了。
八月初六日,莽白將相國錫真召入王宮,與其商議道:“大清平西王已經做出承諾,隻要咱們獻出永曆君臣,便可保我國太平無事,還將派兵助我徹底消滅境內的殘明兵馬!本王尋思著,明朝如今想要複國已是癡人說夢,與其腳踩兩隻船,兩頭不討好,倒不如幹脆正式尊奉大清皇帝為宗主!不知相國意下如何?”
錫真心中早有此意,今日見莽白主動提起,自是連聲附和道:“大王英明,若是當初老國王早作此打算,何有明軍圍城之禍?”
話說到此,莽白忽然一聲歎息道:“隻是那李定國、白文選著實厲害,區區萬餘人,竟能夠過關斬將,打敗我數十萬大軍,使我元氣大傷。萬一聯清抗明之事不慎泄露出去,平西王大軍未至,而明室與李定國、白文選裏應外合,再攻阿瓦,我又當如何抵禦?此事還須謹慎行事,切莫引火燒身!”
錫真亦憂心忡忡地說道:“我王所慮極是,雖說李定國與白文選暫且撤圍,但仍舊屯兵於我國境內,而明室在者梗更是心腹大患,這些人非但不能給我國帶來任何好處,反倒會帶來許多不安定因素!臣奏請我王,讓臣以例行巡視之名,前往者梗一探明室虛實,再做打算。”
莽白點了點頭:“如此甚好,那就勞煩相國跑上一趟,若永曆君臣稍有異動,速速回來稟報於我!”
在得到莽白的許可後,錫真匆匆離開王宮,顧不上回府,隻帶著一名漢人通事便徑直出城,搭乘渡船,向著流亡朝廷駐地而來。此時,仍追隨永曆帝在緬的官員及隨從尚有三百餘人,另有宮眷及官員家眷數百人。
錫真此番到來,原本以為永曆君臣會像往常一般為他送上賄禮,可沒想到永曆君臣這時候早已窮得是叮當響,哪裏還有多餘的金銀相贈。錫真在駐地來來回回轉悠了老半天,卻沒有得到半點好處,不禁惱羞成怒,當著永曆帝的麵,毫不客氣地斥責道:“本相國已為汝等之事勞苦三載,前年五月,老國王欲殺汝等,若不是本相國力保不肯,汝等豈能活到今日,然而汝等卻毫不知恩圖報,從今往後,汝等且自生自滅去罷!”
一通抱怨之後,錫真也不聽永曆諸臣的解釋,竟是拂袖恨恨離去。
回到城中,錫真還是無法解氣,當即馬不停蹄地趕往王宮向莽白複命道:“永曆君臣雖暫無不軌的舉動,然臣觀袞袞諸公終日渾渾噩噩,根本毫無戒備之心,此時動手,大事可成矣!”
莽白聽後大喜過望,連忙詢問道:“相國可有妙計?”
在回來的路上,錫真早已成竹在胸,見莽白問起,於是搖頭晃腦地說道:“現如今,明室中除了永曆皇帝還算奇貨可居,其他諸臣除了多一張吃飯的嘴浪費糧食外,根本毫無他用。依微臣之見,若想要徹底控製永曆皇帝,就必須斷其羽翼,先行鏟除掉他身邊的那些從臣,使其成為徹頭徹尾的孤家寡人。臣有一計,就說我王將於八月十三日在咒水河舉行新王登基盟誓大典,邀請永曆皇帝身邊那些隨行官員全體出席,屆時我王派兵在現場提前設下埋伏,隻待盟誓之時驟然發難,將他們一網打盡,全數剿滅,如此一來,永曆皇帝隻剩孤身一人,豈不是聽憑我王擺布?”
聽了錫真的毒計,莽白忍不住哈哈大笑一聲,讚不絕口道:“好啊!此計甚妙!若是能成,便可以斬草除根,永絕後患了!”
在詳細商議了具體細節後,緬王莽白立即派人前往流亡朝廷駐地,通知永曆諸臣過江議事。
流亡朝廷在阿瓦城外已經呆了多年,平日裏就連見緬王一麵都是難得,更別說緬王主動相邀議事了。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就連傻子都能一眼看出此事定有蹊蹺,黔國公沐天波為人精明,又怎能不有所警覺,他自是忙不迭地勸阻道:“正所謂席無好席,宴無好宴,皇上不久前才剛剛拒絕了莽白冊封之請,其必然懷恨在心,依微臣看來,這回相邀過江,一定是緬方設下的鴻門宴!諸位大人萬萬不可輕往也!”
永曆諸臣對緬方與清軍勾結的傳言也早有耳聞,鑒於明緬雙方目前的緊張關係,眾人本就對此顧慮重重,現在又經沐天波這一提醒,更是心懷疑懼,紛紛推辭不肯前往赴約。
至八月十八日,緬王莽白見永曆朝廷始終沒有答複,又命相國錫真過江,送去咒水盟誓大典的邀請書信,並在書信中威脅道:“此行無他故,我王恐爾等立心不臧,欲爾去吃咒水盟誓,爾等亦便於貿易。不然斷絕往來,並日用亦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