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屋的建造並不難,宋宸用的是竹子造的,相對於普通的樹來說,砍竹子實在是輕鬆不少,這片竹林的貢獻實在是太大了,冬天過後,竹筍紛紛都冒了出來,這些天燉肉都會家一些竹筍,味道上好了不少。
竹林裏還有好多菌類,不過宋宸可不敢亂采著吃,蘑菇這玩意搞的不好就有毒,到時候整個部落被一鍋端了就玩大發了,要是有香菇倒是可以采一點,香菇好辨認,而且就算不確定,曬幹了那股香氣是跑不掉的。
竹屋同樣是一邊靠牆,而且隻要把兩邊弄起來就行,一人多高的竹子削尖了,使勁往土裏麵一插再用根木棍在上麵把他釘深一點就行。
雖然簡單,但也算個房子不是,是房子就得有個頂,頂用的是最簡單斜坡構造,釘竹子的時候就是從裏到外起伏降低的,頂用大毛竹剖開,然後蓋在上麵,起伏降低的結構剛好能很好的合住,也不會很輕鬆的就滑掉。
上麵再蓋一層茅草,基本上雨水也滲不下來了。
圍牆和小竹屋幾乎差不多時間完工,雖然都不是很複雜,但也算是部落由山洞逐漸向外麵擴展的開始了,以前部落裏搭的草棚子自然是不能算的。
圍牆還留了一個七八十厘米的小門,本來宋宸是不像留的,但是一想咩咩羊還要進出,不留門肯定不方便。
這個小門下麵也是木樁,地麵上露出二十多公分,算是個門檻了,徹底斷絕了未來兔子的逃生之路,門的話到時候隨便用木頭或者竹子編一個都行。
看天色已經不早了,也隻剩下一點點細節要處理下,宋宸想著明天來弄,就喊大家都回去了,咩咩羊也屁顛屁顛的跟著,絲毫沒有察覺到自己快要被趕出去了。
今天的晚餐非常豐盛,壯他們竟然打回來一頭野豬,而且是一頭雄性成年野豬,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把它弄死的,不過看到好幾個人身上都有傷,宋宸就知道這頭野豬來的並不容易。
不過好在都是些小傷,血也都早就止住了,宋宸也教了狩獵大隊集中止血的藥材,而且還有健這個中藥熱愛者在,這種小傷沒什麼大不了的,在叢林裏打獵,受傷也是家常便飯的事,這群原始人個個身體都事杠杠的,一點小傷自然不在話下。
這頭野豬照例隻吃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是要風幹留著的不管是打獵出去帶著,還是留作冬天吃都是不錯的。
這頭野豬有兩百多斤,就算一半也吃的大家嘴角流油,豬骨竹筍湯雖然什麼調料都沒放,依然香的宋宸恨不得連舌頭都吞下去。
其實養殖的話豬和羊才是最好的選擇,出欄時間也不長,肉也聽多,兔子什麼的,終究還是差一點,不過想要抓到一隻野豬可就太難了,死的半年還都搞不到一隻,就更別說活的了。
今天就得把牲口圈給好修整下了,後麵的陡坡把它徹底挖成垂直的,這樣不管怎麼樣都爬不上去。
牆壁上麵也用大錘子給他夯實了,再插了一排竹片,這樣下雨洞口也不會很濕,而且咩咩羊的的小屋子也徹底不會有水往下滲了。
再把咩咩羊的小窩挪到這裏來,咩咩羊就算是徹底在這裏安家了,不知道是不是還是白天的緣故,咩咩羊始終不肯進去,宋宸也沒有辦法,隻能晚上再看看了。
反正咩咩羊是賴在部落裏了,他也不會逃跑,所以暫時就沒有把小門給豎起來,它進出也方便點。
畜牲圈就算是建好了,就等待著動物們來入住了。
田裏麵的秧苗出的非常不錯,綠油油的一片,很是喜人,不過還都隻有四五厘米,還得過一段時間才能移栽到水田裏。
現在倒是可以把去年收集到的雜七雜八的種子都種下去,主要是麻的種子,還有點長得像白菜的種子,不過現在還不是最好種白菜的季節,隻能等到夏天過去了。
白菜種植曆史算是非常悠久了,最早的白菜就是在中國半坡遺址發現的,如果曆史進程差不多的話,倒是和部落裏現在的時間挺符合的,白菜最早叫做“菘”,《本草綱目》就記載了:“菘,淩冬晚凋,四時常見,有鬆之操,故曰菘”。
現在也不是不可以種,隻是宋宸隻有這一點點種子,還是不浪費的的好。
種這些東西倒是不需要多高的技術,地是跟水田一塊弄好的,單獨的一小塊地,地勢稍微高一點,拿個小木鏟,挖個洞然後把土在蓋上就行,上一次撒的灰還沒有完全吸收掉,暫時也不用追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