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周圍的麻幾乎都被弄完了才做出來這十幾件蓑衣。
雖然不多,但是足夠捕魚隊用的了,就算雨在大也部耽誤,至少不像以前那樣光隻吃然後一點都沒有收獲了,而且夏天正是漁業資源豐富的時候,運氣好的時候差不多都能滿足部落裏一天的夥食了。
部落裏的女人是真的撐起了半邊天,又是果子,又是魚的,極大的改善了部落裏的飲食結構,而且現在一下雨,大家就跟著公輸學著做蓑衣,雖然還不能完全獨立做出來,但是幾乎每一步都有人能夠熟練的掌握,要是材料夠的話,很快蓑衣也能跟鬥笠一樣普及了。
除了蓑衣,部落裏的其他發明應用的已經很普遍了,竹籃子已經完全取代了藤條製品,現在采摘回來,每個人都會挎著一個籃子,裏麵滿滿都是果子。
糖也熬了好幾次了,而且後麵幾次熬的都比較多,現在部落裏的糖少說也有個十斤了,省著用,夠揮霍好大一會了。
公輸已經在部落裏做了十幾天手工活了,宋宸都怕他憋出病來,雖說狀態很不錯,但是必要的放鬆還是需要的,隻好強令他跟著出去打打獵,放放風,部落裏可就這一個木匠,可不能逮著一個用到死,勞逸結合麼。
水稻也長到了揚花期了,這是比較重要的時期,跟後麵能不能豐收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如果穎花分化的不夠,或者敗育的太多,後麵產量肯定高不起來。
水稻的揚花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要水量最多的時期,也是對水最敏感的時期,首先就要保證稻田裏不能缺水,這個容易,稻田緊挨著小河,水資源是一點都不缺,而且有溝直接就能把水引流到田裏來。
開花期對所有植物來說都非常重要,宋宸也不敢輕易懈怠,可是他也沒種過水稻,隻能靠自己的中藥知識去推測了,總體上大同小異,都是要精心嗬護的東西。
雖然知道要灌水,但是這個量是不甚清楚的,隻能憑著感覺給了三四厘米深的水,這個深度已經足夠水稻吸收的了,再多就怕最後導致根係的活力不足,營養運輸反而受阻,太少 的話也不利於的水稻的生長。
歪打正著,水稻在這段時間長的還非常不錯,穎花不斷分化,長勢非常喜人啊。
除了水之外,還要適當的追加點肥料,雖然土地是第一次使用,但是當時都是靠人工挖出來的,土地的肥力肯定是沒有完全揮發出來。
宋宸也不懂這個時候應該施什麼肥,聽到最多的就是氮磷鉀了,不過這些通通都沒有,有的隻有最普通的農家肥,還是用排泄物和草木灰還有爛樹葉堆出來的,雖然視覺上和嗅覺上都要差一點,但是效果上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