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嘿咻”
“一,二”,“嘿咻”
兩邊同時發力,木頭很快就被拉出了水,壯那邊現在隻需要控製住就行,幾個人壓在木頭上,也算是配重了,
等到這邊完全拉出來,基本已經算是大功告成了,剩下的就是將兩邊完全拉齊,留出差不多的長就好。
最後每一邊也就是一米多兩米不到的樣子,還是很穩當的,將木頭推到靠著樁子的這一邊,第一根木頭就算是完工了,幾個膽子大一點的直接就從上麵走了回來。
“神使,神使,以後就不用從河裏走了”,最開心的就是商和貿了 ,宋宸也跟他倆說過以後的展望,部落裏的貿易以後就靠他倆人主持,所以這也是他們的必經之路,有了這橋以後部落裏再也不用淌水過河了,生活質量大大提高。
後麵的自然就不用這麼麻煩了,。
可以直接順著這一根慢慢移過去,既然有了橋自然就得利用上,有了還下水那不就白建了麼。
不過敢直接就上獨木橋的人還不多,大家雖然平時上躥下跳的很厲害,但是真要踏上獨木橋還是有些慌的,距離也不算短,就算明知道掉下起去什麼事情也沒有,最多也就是洗個澡而已,可就是腿發抖。
這個自然是不好強求的,適應了就好,再說獨木橋上也不用站這麼多人,有個七八個就好了,將第二根木頭綁好之後,宋宸在岸邊放了不少的圓木棍,這樣就可以減輕需要的力氣了,將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想想這還是初中的知識,現在用再合適不過了。
橋上的人負責使勁提著木頭,不讓它往下掉就好,宋宸這邊使勁往前推,幾個人在下麵放木棍,至於掉下河裏的也就不用費心思撿了,損耗並不大。
在獨木橋上的人也不是站著的,站著用力肯定是不穩當,大家大多都是直接騎在了木頭上麵,雖然不好用力,但是沒有了掉下去的風險。
第二根就快多了不大一會兒就到了對岸,兩根並在一起,橋瞬間就寬敞了起來,這一下就沒什麼害怕了,八九十厘米寬的橋,比部落周圍大部分的路都要寬敞。
接下來,第三根,第四根,第五根,都非常順利的架了上去,一座兩米多寬的橋基本上也就成型了,將另一側也用樁子釘好,完全就將這座橋給固定住了,非常穩當。
部落裏的孩子們在上麵蹦蹦跳跳的,跑來跑去,大人們也都走了好幾個來回,這也算是部落裏第一個大型的基礎設施了,大家還是非常好奇的。
宋宸也嚐試著走了幾個來回,畢竟是原木直接架起來的,走是,沒有什麼問題了,但是切麵是波浪形了,能下腳的也隻有那麼些地方,走在兩根木頭中間的地方就非常不舒服了。
這也是後麵需要完善的,如果條件好,上麵做成平的肯定很好,但是部落裏現在還沒有這樣的條件,隻能換個方法了,用細的木頭或者竹子將縫隙補起來,盡量讓這座橋更加平整一些。
忙活完以後,天色也不早了,今天可算是打了一場“硬仗”了,尤其是抬木頭的那些人,最後也是累的夠嗆,晚飯也就需要早點上了。
回到部落以後,大家都來了一碗果茶,都是夏天曬出來的果幹煮出來的,雖然味道沒有新鮮的時候好吃,但是用來補充維生素還是非常給力的,而且能在這個天氣吃到水果,就算是一口茶,也不比夏天來一筐果子給人的感覺差。
今天參與了部落裏的“大工程”,大家還是很興奮的,喝著茶也會時不時不自覺的把頭扭向橋的方向。
宋宸也在喝著茶,跟公輸商量著應該怎麼填補這座橋,除了小一些的木頭之外還可以加點繩子,獸皮之類的加固一下,縫隙又要工具的限製肯定是不能完全削除的,隻能想辦法盡可能弄小一點。
最後還可以隔一段就用繩子給綁起來,畢竟著長這麼勻稱的木棍可沒有這麼好找,方案出來了,剩下的交給公輸就行,這對公輸來說也就是個小意思。
一個冬天下來,除了做了這麼多工具之外,公輸還跟宋宸討論了不少工具方麵的事情,對於這方麵的認識也更細致了,有時候的想法還是非常有見地的,而且由於隻用過這幾種工具,在一些方向,比宋宸考慮的還周到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