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部落裏的食鹽支出還是比較大的,宋宸又帶著人開采了一次鹽回來,部落裏就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一年大規模的開采兩次也就差不多夠用了。
一次四百多斤的鹽,就算是偶爾和周圍部落做做生意也夠用。
開采還不是最麻煩的,運回來之後,提煉才是最累的活,山洞大石頭上的洞現在已經被磨得比之前的大多了,一次能砸個兩三斤的鹽都不是問題。
宋宸還特意讓大家從周圍山裏抬了幾塊比較大的石頭回來,刻意的打磨一塊石臼的話也太費時間了些,不如就和部落裏的這個一樣,弄出一個比較小的出來,在慢慢的時間中逐漸打磨出來。
今年對石臼的需求肯定是比較大的,稻米脫粒到時候肯定還是得靠它,部落裏這麼多人一天要吃的可不少,沒個五六個石臼怕是不夠用的。
潔白的鹽煮出來以後再經過粉碎,然後裝進部落裏的鹽缸裏,每次都是用鹽罐子裝一些出來,吃完了再裝。
健的投石索已經非常熟練了,十幾米之內比較大的獵物準確率還是非常高的,宋宸也開始讓陶和瓷給他專門做一些陶球,這麼多天的練習,周圍合適的石頭都被扔的差不多的,其他的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肯定是沒有那麼的順手。
先燒出來一批,各種大小都有,讓健挑一個比較合適自己的,陶土燒出來的雖然也比較硬,但是重量和手感還是和天然的鵝卵石有所區別,當然,手感方麵肯定是更好一些,這可都是兩人一個一個搓出來的,還是非常圓潤的。
除了接觸地麵的那一麵稍有點平,其他的堪稱完美,都是非常漂亮的球,而且兩個人的速度也非常快,一個球也就是半分鍾的時間,要不是窯 的大小限製了燒製的速度,一天做出來的就夠健把胳膊給掄飛嘍。
宋宸經不住兩人一直在耳朵旁念叨,又給兩人分了一個幫手,跟著他倆學著做陶器,也順便幫幫忙,土窯也增加了一個。
不過要求也不是沒有,宋宸讓三人好好的實驗一下怎麼來燒磚,宋宸之前也嚐試性的燒製了幾次,但是結果都不是很滿意,形狀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質量就太差勁了些,隨手一掰就碎了,別說用來建房子了,就是隨手搭些什麼東西宋宸也不敢用它。
磚窯還是得先把耐火磚給做出來,部落裏窯的溫度還是差了一些,就算是把鼓風機搖的冒煙也還是差了很多。
宋宸倒是知道可以用煤來燒磚,後世也是這麼做的,但是很明顯,部落在的地方可不是後世的山西,可沒有那麼多的露天煤礦,至少部落周圍都不太有可能找到,唯一不怎麼長東西的峽穀已經找到了鹽巴這種東西了,宋宸可不覺得那裏還會有鹽。
光用木柴火力還是不夠的,窯也要稍微提升一下,看看能不能更加的聚火一些,好在也不是很著急,距離秋收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慢慢來也不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