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腳踏式石碓(1 / 2)

每次對外的交流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夠結束的,將幾人送出部落以後,宋宸回到部落繼續研究舂米的裝置。

自從大米成為部落裏的主食以後,每天舂米就變成了最麻煩的事情,香噴噴的大米固然好吃,但是一天幾十斤米都要靠舂出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次舂米都需要兩人,而且用手一直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天晚飯前後,部落裏都會有十幾個人忙活著舂米,就算是這樣,也得用掉快兩個小小時才行,而且舂完之後,整個人都是非常疲倦的,每天這樣弄,大家對於大米也就不像當初那麼熱情了。

部落裏是輪流舂米的,幾乎所有人都會去弄,每次舂完米,第二天都是惡狠狠的吃上幾碗,然後吐槽大米的不合理,畢竟相比於各種動物,稍微收拾一下就能吃,大米也太過麻煩了一些。

既然想要把大米作為部落裏的主食,舂米這一關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舂米也不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隻是太過費時了一些,不過這種簡單的事情,通過簡單的工具還是可以節省不少力氣的。

除了最普通的手舂式,還可以做出簡單的腳踏錘來替代手,相比手,用腳自然是要輕鬆得多,而且如果配合的好,一次甚至可以多踩幾個,能夠大大的提高效率。

除了腳踏式,還有更為省力的水碓,這也是古代曆史上最省力的鼓搗工具了,而且由於隻需要用一個人就能夠操作,還節省了大量的人力,這樣的工具自然是宋宸最想要的,但是水碓的製作並不是那麼的容易,一個環形的水輪就足夠公輸忙活的了,其中各式的杆子也是非常難以製作的。

所以雖然想早些用上這種最省力的工具,從部落裏的實際條件出發,宋宸還是決定先做一些簡單的,而且時節也快要到冬天了,現在花費不少的時間做了出來,最後卻用於河流被冰封住無法使用可就是虧大發了。

綜合考量之後,目前還是簡單的腳踏式更加的適合部落裏,而且這些工具雖然製作難度上有些挑戰,但是以部落現在的水平也不是說完全做不出來,隻是選擇更加適合部落裏的而已。

隻是做簡單的腳踏式的就要輕鬆許多了,現在的石堆可以與腳踏式的無縫銜接,隻需要把用手的木棰子加上一個簡單的杠杆結構就可以了。

把原本隻是一根棍狀的木槌加上一個橫著的木頭,由於這是要不斷捶打的,隻是單純的用繩子綁的話就明顯是不夠看了,不論用繩子綁的有多嚴實,經過長時間的震動也會逐漸的送下來,最好的還是采用最牢固的榫卯結構。

榫卯結構的物件在部落裏並不是很常見,最多的還是燒窯用的風箱上麵,由於一用就是一整天,對於結構的需求也就比較大,所以宋宸從一開始就用上了簡單的榫卯結構,使用效果也非常的好。

後麵公輸也經過了不斷的改進,現在的風箱用起來更加的順手了,而且也不會有什麼鬆動,其他的工具也隻有木耙子上是木頭楔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