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部落周圍將圍牆給砌起來必將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兩個月的時間部落裏在修建了一百米的樣子,不過這一百米的圍牆還是相當的牢固的。
為了減少雨水對於牆體的侵蝕,宋宸還在上麵用磚頭砌上了一層,這個就是用的三合土作為粘合劑了,為了弄到足夠的石灰,宋宸還帶著幾十個人去了一趟石灰石礦,不過一天的時間就足夠來回一趟的了,隻是回來的稍微晚了一點。
磚頭在兩邊都是稍微伸出來一點的,外麵有半塊磚的長度,裏麵要稍微短上一點,這也是相當於屋簷的作用了,效果非常的不錯。
兩側宋宸也用磚頭砌起來一段,不長,也就是二十來米的樣子,不過為了保證能約束住中間的土牆,砌的都是兩層的,要不是兩個牆體之間需要的三合土比較多,宋宸都想直接全部都用磚頭給砌起來了。
最中間宋宸還讓人留出來了作為部落大門的空間,由於部落的牆就不是很高,所以宋宸也就沒有把門留的太寬了,一米六的寬度,平時大家的進出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門現在公輸也是開始研究了,做的就是華夏最傳統的雙開木門,這種門的結構相對來說比較的簡單,而且如果真的做的厚實一點,也是非常的牢固的,最常見的就是華夏古代的城門了,輕易可不是能夠弄開的。
結構雖然是比較簡單,但是想做出一扇比較好看的門顯然就不是那麼的容易了單隻用一把柴刀的話目前公輸也隻能做個大概,用的是手腕粗的木棍做出來的,木棍排成一扇門的樣子,然後前後都用木棍給加起來,最後用繩子綁結實了,這樣下來一扇門就算是做成了。
門頭兩側都是用火燒出來一個小洞,將門套進去就可以開合了,下麵一開始宋宸也是用木頭做的,但是出來的效果確實不盡人意,開門關門並不順利,非常的吃力。
最後宋宸也會隻能用後世常用的青石來做墩子,宋宸自然是不會多做打磨的,挑選的都是形狀差不多太多的石頭,上麵最後在砸出來一個洞,稍作打磨隻要沒有太多的問題就好了。
用的青石的門墩果然是要好用了不少,即使了沒有打磨的盡善盡美,關起來也還算是比較多順暢,光這一扇門,公輸就花費了四天的時間才做出來,不過估計以後就算是門會換,這一套門頭和門墩短時間之內是不會換的了,按這個大小做出來的門可以說是相當的牢靠的。
現在部落周圍也已經能有一些果子了,所以建造圍牆的速度也是逐漸的慢了下來,在部落裏的時候自然是有大量的時間用來做磚頭,但是要出去幹活可就沒有這麼好了,時間上要少的多,所以現在部落裏都是宋宸他們在家裏先把黃土和幹草準備好,下午的時候采集隊他們也會早一些回來,然後大家一起做磚,不需要來回的弄土,一天也還是能夠做出來三百來塊磚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