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牲口圈離著部落洞口還是有著一些距離的,雖說隻有三四十米,但是將一些平時要用的東西放在這裏,來回拿可就是比較麻煩了,還是就近在部落山洞口建幾間房子要更加的方便一些。
而且這些用於住動物的房子也是比較低的,最高的鹿棚也才是三米都不到,並不能裝多少東西,而且柴禾這玩意還是得在上麵留出來一些空間的,這樣一來就更少的,但是暫時應個急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將大部分的繩子和柴禾都拿了出去之後,部落裏瞬間就寬敞了許多,騰出來的地方足足能將已有糧食窖翻兩番了,今年再建上幾個去年那樣的應該就是足夠了,也就是說最後部落裏還能多出來不小的空間。
部落裏現在都人口已經是有些擁擠了,現在多出來這麼大的地方自然是好上不少,值得一提的是部落裏的人口已經是突破一百了,去年冬天部落裏的幾個孕婦講孩子生下來以後,部落裏的人口就已經是達到了九十八,加上今年娶回來的一個,夏天也是有兩個孕婦生下了孩子,部落裏現在已經是有一百零一個了,這在整個騰蛇曆史也都是第一回,三年多發展,部落裏從當初隻有六十幾人,到現在已經是一個百餘人的大部落,雖然還說不上進度飛快,但絕對是非常可以驕傲的了,這個數字在幾個已經是超過了幾個部落的增長總和也不止了。
而且相信隨著部落發展的越來越穩定,這個速度是隻會增不會減的。
言歸正傳,部落裏的糧食窖依舊是和去年差不多的建造方法,不過今年最底層的那些磚頭都是直接砌起來的,這樣做出來的肯定是更加的牢固一些,而且稻草那一層,宋宸還弄了數量不菲的稻殼進去,單單隻是用稻草的話肯定是有些鬆的,而且一壓就會變的扁扁的,中間加了稻殼之後就要好的多了。
反正部落裏的稻殼也沒有什麼好的方式,除了堆肥會用上一些之外,其他地方很少能夠用的上的,稻殼用來燃燒也並不好,這玩意燒出來還是這個樣子,處理灰就沒有其他東西那麼容易了,而且稻殼燒起來也比較慢,不管是平時燒火做飯,還是夜間照明取暖用他都不是怎麼合適。
用了大量的稻殼之後,木炭自然就少了很多,部落裏現在對於木炭的需求是非常的大的,窯不停的燒製磚頭和少量的瓦可以說是非常的費木炭,要不是兩天才燒一次,估計部落裏的木炭產量還真就很難能夠趕得上。
中間宋宸還用獸皮和定製的陶片再加了一層,算是徹底的隔絕了水分的進入了,這一次做出來的窖比之前的還要大上不少,儲存木柴的地方比較高,所以最後建出來的窖也就要高上很多了,最後直接就砌到了一人高的地方,而且為了能夠比較輕鬆的拿取糧食,宋宸還在四周砌了幾個階梯,正好還能夠使牆更加堅固,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步驟更複雜了,這幾個窖建起來自然也就不是那麼的快了,大半個部落的人弄了十來天才急急忙忙的終於是在秋收之前完工了,部落裏的大部分水稻都已經是黃了,剩下的少部分應該也能在兩三天之內徹底的熟透,秋收,已然是不遠了。
這兩天的時間剛好讓大家能夠好好的休息一下,接下來的秋收可以說是一年裏麵最勞累的一段時間了,除了要忙著收割起來,曬幹之外,烈日的炙烤也是非常要命的,說的好是秋收,這也隻是宋宸的習慣罷了,畢竟這段時間還是見不到一點秋天的影子的,溫度雖說比不上夏天最高的時候,但是也差不了太多了,尤其是還得彎著腰一割就是一整天,還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農具方麵的準備早在個把月之前就已經開始了,作為主力的鋸鐮刀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公輸整整做出來一百二十把鋸鐮刀,幾乎每一個成年人都是能能夠分上兩把了,用的依舊是最好的石頭,加上中間可以讓公輸不斷的維修,應該是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