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個標準,部落裏的房子,怕是一大半都得用來做床才行,正所謂女大避父,兒大避母,現在大家都是住在山洞裏肯定是沒有辦法,但是以後房子越建越多,這也就不是什麼問題了,隻要達到一定的年紀大家都可以分到一間房就好,不過暫時恐怕還是需要一段時間。
所以為了盡快的將基本的樣子給做出來,宋宸在磚窯旁邊砌的炕隻有一米左右寬度,周圍都是二三十厘米的厚度,砌炕宋宸用的就不是三合土了,而是和做磚窯差不多的黏土加上一些黃土,穩固性自然是不用擔心的,部落裏的窯和灶用了這麼長的時間都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炕的高度也就是半米的樣子,太高上床也不舒服,這樣也不會用掉多少磚頭,可以說是最劃算的了,不過當周圍一圈都是建好了之後,封頂又讓宋宸難受了起來,部落的磚頭都是隻有那麼大,想要用黏土做成板肯定是不現實的,至少宋宸是沒有那個水平。
如果灶了裏麵都是用磚頭撐起來的話,那麼最後隻會是裏麵的結構一塌糊塗,灶裏麵都是些柱子那還怎麼燒,直到宋宸看到第一批燒出來用在池塘裏麵當地基的長磚,這才給了他靈感,灶也可以采用這種模式嘛。
上麵弄上一些這樣的長磚,一開始宋宸想的還是直接就做上一整塊,但是轉念一像,部落裏現在的窯也燒不出來這麼大的東西,即使做出來了也放不進去,而且這這樣巨大的東西,一個直接就能將整個窯都裝的差不多了,開一次火隻燒一件東西,那就很不值當了。
不過磚頭的厚度恐怕還是得多試一下才行,太薄了可能一把火就給燒熱了,最後還燙的睡不著,太厚的話可能一直燒都不會有太高的溫度,反而要浪費不少柴,雖然部落周圍的樹用不完,但是浪費不說,燒不熱自己也沒有辦法用不是。
將自己的想法和陶和瓷說了一下,今剛做好的長磚正在放在外麵晾幹著,現在再做上幾個用來做炕的正好,等到兩種都幹了,正好可以一起放進窯裏麵燒,還能節省一些木炭。
這一次做的長磚比用在池塘裏麵的要薄上不少,最薄的一塊隻有十厘米厚,最厚的也才十五六裏麵的樣子,而且由於這一次是實驗用的,所以宋宸索性就一次成型了,做的都是八十十厘米寬的長磚,加上周圍用來封邊的磚頭,應該是正合適。
既然沒有合適的蓋板,那就隻能繼續雕琢灶的外形了,煙囪的設計宋宸的想法是從屋內走的,這樣的話還可以利用一下其中的溫度,隻要是燒火,就算是煙囪肯定也是熱乎乎的,這部分的熱量不用起來屬實是有些浪費,怎麼說也是能當做暖氣片一樣的東西,隻要是能夠持續發熱,還是能夠提高房間裏麵的溫度的。
除此之外,宋宸也準備將在外麵那一麵建的稍微薄一些,這也是同樣的道理,充分利用炕的熱量,讓他既能夠作為睡覺的地方,還能夠適當的提高部落裏的溫度,真正的做到一炕兩用。
剛砌好的也比較好改,左右也不是很高,宋宸索性直接做出來兩個了,後麵等蓋子做出來了,也就省得來回換,直接兩個炕同時生火,隻要盡量將兩座炕的火力控製的差不多,應該還是能夠有很好的對比效果的,至少肯定也是比重新柴裏再換上一塊要準確一些的。
煙囪的位置宋宸發現,如果是放在最中間的話肯定是不行的,這樣就破壞了炕整體的結構,如果想要能夠真的利用上的話,還就隻能往角落裏麵放,不過頂不封起來,也就沒有辦法燒一點煙起來看一下這樣做是否能行,按照宋宸的設想應該是可以的,宋宸以前也隻是見過農村裏用的灶,想來隻要是煙囪能和放柴的地方差不多都是可以的,而且部落裏後麵要做的炕並不小,可以多弄上幾個洞用來放柴禾,放進去之後再封起來就是了,想要裏麵的柴禾燒的持久,那就隻有控製裏麵氧氣的含量了,這倒是非常好解決的問題,多燒上幾次肯定就能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