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豆腐腦與豆腐(2 / 3)

如果隻是單純的用來吃的話,十幾畝地的黃豆怎麼也吃不完的,所以這百十來斤的黃豆宋宸可以放心大膽的做豆腐,石磨的結構並不難,就是兩個大石頭圓盤疊在一起,圓盤上麵都是凹痕,通過摩擦將泡好的黃豆磨成汁。

不管是是原理還是結構分成都非常的清楚,但是做起來就不是這麼簡單了,首先需要的就是兩塊大青石,青石,在部落周圍還是很多的,不管多麼大的都能找得到,但是如果想要做成兩個相匹配圓盤狀,就隻能依靠手工打磨了,這個才是最麻煩的事情。

挑選了兩塊,盡可能比較像石磨的石頭,費了老大力氣,終於是抬回了部落裏,石磨如果太大的話,一個人兩個人也不好操作,凍成的樣圖中也就是七十厘米寬的樣子,十五厘米厚,至於上麵的各種小洞,還是隻能等具體的樣子做出來之後再進行開鑿。

好在現在部落裏用的都是青銅鑿子和小錘子,要是還想之前都是石頭和骨頭做到的工具,每一個幾個月怕是也打磨不出來一塊石頭,想想當初的石碓就知道了,就那樣一個簡單的東西,部落裏投入了那麼多人力才給打完出來。

首先就是將大致的形狀給砸出來,石頭比較脆,所以隻能一點一點的鑿,過程不僅枯燥而且漫長,宋宸和健花了兩天的時間才找出來一個模樣,周圍顯得有些粗糙,但此時也不重要了,反正那也不是重要的東西,起的隻有觀賞作用,醜就醜點吧。

接下來就是打磨凹痕,先用比較細小且鋒利的小鑿子一個痕跡,然後再用銅鉗子一點一點的磨,每一麵差不多就是黃豆一半的樣子,,疊起來中間的空隙剛好可以用來放黃豆,從中間到外麵凹痕越來越小,這樣黃豆就會不斷的向外麵擠,隨著石磨的滾動就可以細細的將其研磨出來。

這也是石磨最核心的部分,所以為了追求相對完美,這個比之前的打磨還費時間,接下來就是上麵一塊石磨上麵的孔了,一個是用來放黃豆的,就在最中間,還有就是能夠裝木頭把手的兩個孔,一個在上麵,一個在側麵。

除了中間的洞需要稍微大一點的話,其他兩個洞隻要能容納三四厘米粗的木棍就行,而且也不用太深,能轉得動磨盤就好,光就這一對磨盤,前前後後花費了十天才做好,雖然4周沒有打磨的那麼圓潤,不是那麼多美觀,但是用起來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除了這兩個磨盤之外,還需要一個能放住磨盤,然後接住打磨好的豆漿的盤子,這個盤子按道理來說應該也是用石頭打磨出來的,但是宋宸實在是不想跟石頭較勁了,這十天天裏麵睜開眼睛就是石頭,實在是整的宋宸都有些想吐了。

所以宋晨直接讓黑鐵用青銅做了一個,雖然比較重,但是耐用啊,而且起來也不會有什麼差別,費了這麼長時間,一個可以用的石磨終於是做好了,固定好之後,宋宸就試驗著轉了一下,用起來還是可以的,至少不會太累,而且由於底下的一塊石磨中間是往上凸起來的,正好和上麵一塊石磨能夠契合起來,所以轉起來還是非常穩的。

看著做好的石磨能夠用,宋宸趕快就抓了幾斤黃豆浸泡了起來,現在正好是下午泡一晚上的時間,明天上午就可以直接用了,泡的軟乎一點到時候磨起來也會比較輕鬆,至於做豆腐其他的一些工具,宋城早就準備好了,可謂是萬事俱備,隻欠豆子泡好。

第二天早上宋晨一起來還沒有吃飯,就跑到了食堂裏看泡著的豆子,用手捏了一下,雖然比較軟,但是還是有一點韌性的,這樣的豆子用來磨豆漿在合適不過了,將這些豆子都撈出來瀝在竹籃子裏麵,吃完飯之後就能開始做豆腐了。

這樣豆子和適量的水放在一個盆子裏麵,宋宸負責往石磨,裏麵放豆子,北一則負責過來推石磨,石磨推起來還是比較合理的,有著固定的往返方式,並不用轉著圈圈跑,磨豆子是一項細致活,豆漿磨都時間越長,出來的也就越細,,做出來的豆腐也就越嫩更加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