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下麵的平台就被建好了,圍牆現在也就剩下牆垛沒有建好,現在才將最南麵的建起來一半,剩下的隻能慢慢來了。
瓦現在也大致做出來一個比較合適的 樣子,主體自然還是波浪形的,但是兩頭的話,各有一麵是凸出來的,這樣一來,不僅左右兩塊可以重疊在一起,上下兩塊也能互相扣住,這樣也就不怕瓦到時候滑開了。
不過具體的大小還得實驗實驗,瓦的厚度和大小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決定著用料的多少,以及鋪設的難度,考慮到時間現在已經開始往冬天過度了,今年就算是能夠燒出來足夠的瓦片,肯定也是沒有時間來鋪設的,所以現在更重要的還是將其設計的更加完美一些,後麵時間如果允許的話,倒是可以考慮著鋪上幾間房子試一試可靠性。
部落裏現在最大的對手還是比較惡劣的自然條件,冬天的大雪始終是困擾部落發展的一大難題,對於部落裏的基礎設施亦是如此,隻要能夠承受的住幾十厘米厚的暴雪,平時用起來自然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不過雖然今年瓦肯定是沒有時間弄了,但是屋頂依舊是需要好好加固一下的,尤其是那些有些腐爛的茅草和稻草都是要及時更換的,不然冬天的暴雪一蓋,到時候再漏水就不好處理了。
不過好在當時建房子房梁用的都是好木頭,空隙也是比較小,還有各種板材也是用的比較密集,雖然用的還都是繩子加固的,但是承重卻是非常的不錯,所以到也不用擔心屋頂會塌下來什麼,最差的情況也就是漏水而已。
隨著天氣逐漸變冷,各種過冬的東西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當中了,尤其是今年是要靠燒炕來過冬的,所以這就需要大量的木柴以及木炭了,以前大家都是擠在一起,隻需要點起幾團火就好,加上山洞小,人口多,並不需要多少柴禾就能暖和上一整個冬天。
但是一旦要燒炕那麼用柴的數量就會大量的增加了,即便大家隻是晚上燒上一點,需求也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現在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木材被砍伐回來,以前大家更多的還是挑一些枝椏,現在有了好用的青銅工具,無論多粗的樹都能解決了,不過大家一般是不會直接就將整棵樹連根砍倒的,這樣做實在是太過於浪費了一些。
隻要不是影響部落裏的發展,大家對於周圍的這些樹也還是沒有太多的而已的,所以更多的還是挑一下枝椏砍回來,以前最多也就是胳膊粗的,現在一般除了主幹,最下麵的都會被砍的幹幹淨淨,不過對於動輒上米粗的大樹來說,這點枝椏影響並不大。
砍回來趁著濕的比較好收拾,直接就會將這些木柴劈開晾曬,幹了之後就會往各個倉庫了搬,其中也會有一部分會被做成木炭,木炭在屋子裏麵燒起來會更好一些,晚上睡覺是可以燒炕了,但是白天要是也燒炕的話就有些浪費了,所以宋宸現在再讓黑鐵嚐試著做出來一些青銅爐子,這樣白天大家在屋裏的話就可以圍在爐子周圍,而且爐子還能用來燒點熱水什麼的,白天用用肯定是要比燒炕劃算的多,單靠炕想要將整個屋子都弄的暖嗬嗬的,一天用的柴禾可就不少了。
在部落裏的燃料還是柴禾之前,想要達到這個程度還是有些勉強,不過青銅的爐子也並不好做,至少黑鐵嚐試了幾次,做出來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部落裏之前做的東西大多都是直接澆築而成的,隻需要將模子做出來,然後將青銅水冶煉出來,澆在裏麵也就完工了,但是想要按照這樣的方式做出來一個大模子就比較困難了。
由於主要的作用還是采暖用的 ,所以還是得將爐壁建造的盡可能薄一些,這樣也能節省更多的青銅不是,部落裏的錫經過這麼長時間的使用可是已經所剩不多了,這樣爐子一做可就是幾十個,做成薄的恐怕都不太夠,就更別說做成厚的了,不過做爐子的話也沒有必要加那麼多,稍微摻進去一點提高性能就好。
青銅的熔點還是比較低的,其中錫加的越多就越低,如果想要燒爐子,那麼肯定還是一木炭為主,錫加的多了,到時候用起來肯定就不太好了,即使不會被燒化,變軟一些也是肯定會出現的 。
摸索了好幾天,宋宸說的那種始終是做不好,想要一次將一個模子給做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陶和瓷也隻能轉變陶模的製作方式,現在在做的是將模子分成兩個部分,一個大的套上一個小的,隻要最後兩個模子之間能夠形成一個空隙就好,太薄的話倒也不太現實,宋宸讓兩人盡可能的控製在半厘米以內,一個六七十厘米大小的爐子,控製在這個厚度倒也不算是太過於為難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