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收回來了部落裏最重要的一件事也就算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將所有的稻穀都摔打下來,然後晾曬幹透了再放進糧食窖裏,收了這麼多的糧食,部落裏之前的糧食窖就顯得有些不太夠用。
山洞裏雖然還有多餘的地方,但是祭壇畢竟是放在裏麵的,平時祭祀什麼的也都在裏麵進行,這就用去快一半的地方了,剩下的再放一些日常用的東西,自然不會剩太多地方。
所以宋宸決定在部落裏再找一塊合適的地方做一個大一點的,山洞裏這個肯定也不會廢棄,在新的糧食窖沒有完全建好之前這個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即使建好了,以後也能用作應急儲備糧食存放的地方。
山洞裏麵是要比外麵幹燥的,所以以後還能用來存放各種種子,糧食放在山洞這兩年都沒有受過潮,出過什麼問題,安全性還是非常高的。
在晾曬稻子的同時,新的糧食窖也在開始籌建了,山洞裏那些算是比較成功的經驗,大體還是得按照這個來。
主要就是位置的選擇,宋宸暫就定在部落裏西北邊地勢最高的那一片地方,地勢越高,地下水的水位相對就會低一點,還有平時下雨的時候,雨水也能最快的留到其他地方,隻要不是大到部落裏裝不下的程度,這一片應該就是部落裏最幹燥的了。
地窖自然還是和以前一樣,是半掩是式的,隻不過閨蜜打了一些,暫時準備開挖的深度就有兩米了,上麵再有個一兩米的高度,一個糧食窖就能裝下去不少的糧食。
糧食窖的建設不用怕麻煩,隻要能將防潮做到最好,怎麼做都不為過,這些糧食最少也要放半年左右,尤其是秋收完後過上幾個月就是冬季,雪水下滲威力還是比較大 的,這和在山洞裏還不一樣,在山洞裏完全不用擔心這些事情。
當時建造的方式雖然也是那時候最好的了,但是如果放到戶外來的話還是差了一些。
這個新的糧食窖,隻要是有土的地方,宋宸都準備先糊上陶土好好燒上一遍,然後最好還能在貼上一層陶板,這樣基本上就能杜絕有什麼大的水進入,而且也能防止有什麼蟲蛇鼠蟻之類的從地底下鑽出來。
防潮層的話也要比之前更厚更多,最下麵是用竹板搭起來的,中間填充的都是曬幹的稻殼,然後上麵就是用獸皮縫起來的幾塊大布,這三層應該能夠阻擋住大部分的水汽了。
再往上就是碎石層,石灰層,草木灰層,最後又是一層稻殼,著也防止有什麼異味竄上來,有草木灰和稻殼基本上也就不剩什麼了,最上麵就是一層木板了,當然也還不是一整塊的,依舊是盾牌那種拚接的方式,不過上麵用刨子刨上幾遍後基本上也非常的平坦了,而且幾乎也沒有什麼縫隙。
這樣一套下來,曬幹的稻子可以直接倒進這個倉裏麵,最多就是再用木板分個層,即使是同一個糧食窖也要保證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麵。
但是四周肯定是沒有這麼好弄的,這些東西大多都是比較小的,所以隻能混著來,將稻殼,石灰,草木灰分層摻在稻草裏麵,效果雖然可能差上一點,但隻是防一些水汽的話還還是可以的。
如果讓大水淹進來,那怎麼設計應該都沒啥效果。
糧食窖也是比較大的,每一個都有五米的直徑,挖的是最標準的圓形,上寬下窄。
上麵一層是用磚頭砌起來的,在做上一個大蓋子,在山洞裏麵雨水是根本淋不進來的,所以這個新的也是,在外麵還得再建一個房子才行,一開始宋宸還想就用棚子湊合著,但是轉念一想,既然都做了,還是靠譜點好。
棚子雖然也能防水,但是如果風大一點,或者雨勢比較猛的話,水難免會濺到裏麵,肯定沒有房子穩固,反正現在部落裏砌房子也快,正好還能提前實驗一下瓦的效果。
從宋宸決定在部落裏鋪設瓦開始,部落裏已經存了相當數量的瓦了,除了小一點的建築能用上,大的房子可都一個都沒有鋪,這一次也是一個機會,設計的瓦防水效果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畢竟目前這幾個小建築都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之前都沒有這麼大麵積的弄過,之間的工序還是有差距的,廁所之類的用竹子就能擔當住,用在房子上就不一樣了。
部落裏這麼多人都在,幹起活來也快,宋宸直接就是兩個糧食窖同時開工,光這兩個應該就能存下大半的稻穀,剩下的放進山洞裏存著就行,各放一半,山洞裏存放的時間肯定更長一些,可以留作第二年開春以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