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藕的儲存(1 / 2)

第二天,部落裏的人就分成了兩撥,一撥人去河裏麵挖沙回來,另外的人將部落裏的大缸抬進山洞裏。

好在部落裏的山洞是擴張過的,不然這動輒一米多的缸還真不好抬進去,不過滿打滿算部落裏也才三十幾個缸,雖然宋宸也讓陶和瓷他們緊急載趕出來一批,但沒有兩天時間也做不出來。

而且如果單單是燒製缸的話,即使部落裏的所有窯火力全開,一次也就是三四十個的樣子,不過這次的新缸或者說是大型的陶盒子更合適一些。

這種專門用來儲存藕的陶器是按照藕的樣子做的,以前的那種近似圓形的缸容易浪費地方,好多位置都是空的。

但這種長方形的就會好很多,同樣是一米左右寬的缸,做成放的宋宸算了下差不多能夠多出一小半,裝的多了,用的鹽也能少一點,部落除去冬天必須用的鹽之外,差不多可以拿出來四百斤左右來儲存藕。

聽著雖然不少,但是一個缸少則八九斤,十幾二十斤也是正常的事情,四百多斤鹽真的不算多,大部分的藕還是得用沙藏法來存放,十幾輛車火力全開,一車車的沙從下遊被拉回了部落裏。

部落裏也沒有能過慮沙子的篩子,裏麵稍大一點的還能直接挑出來,小一點的就沒有辦法了,不過部落周圍這一片的沙子還算是比較細的,總得來說也能滿足儲藏的需要。

雖然是現采的河沙,但是還是得過一遍清水才行,然後才堆在山洞口,等稍微幹一點就能運進去。

至於存放的地方,則是臨時用磚頭壘起來的,反正一次也就能堆個六七層,不砌也沒事,外麵多壘幾層磚就好,主要也是現在再和三合土,想讓他馬上硬起來也不現實。

反正部落裏還有不少的磚頭,而且馬上就是冬天了,部落裏冬天肯定是不會有什麼大規模的建築計劃的,所以這些磚頭暫時也用不到,倒也不算浪費。

一層藕一層沙,最上麵再鋪上一層稍微厚一點的,處理起來非常快,沒用多長時間,山洞的一角就放了一大片的藕,剩下的主要就是放在缸裏的了。

缸裏麵需要大量的水,山洞裏又沒有通自來水,所以隻能一桶一桶的往裏麵挑。

這裏麵的鹽都是宋宸親自加的,比例大概就是十斤水,一斤鹽的樣子,稍微有點誤差問題都不大,部落裏的水桶一桶水差不多就是三十斤的樣子,放起來還是比較有數的。

一上午的時間就弄的差不多到了,剩下的主要就是等後麵的缸出來了,其中一些還能直接放在清水裏麵,現在這個時節放個七八天還是可以的。

正好可以平時用來吃,下午飯後宋宸就帶著人繼續挖河道去,為了能夠讓部落裏大部分船都開進池塘裏麵來,還是挖成四米以上寬的合適。

這一改,工程量可就翻倍了,不過現在部落裏的人多,幹起來也還可以,跟著出去挖藕的人,宋宸索性就不讓他們繼續出去打獵了,反正出去一趟收獲也不多,倒不如留在部落裏多忙活忙活。

宋宸出去這幾天,狩獵隊收獲也就是那樣,餓不死,但是也很難拿出來多少放進倉庫了,所以人多人少也差不多,而且按照往年的規律,這個時候差不多就是入冬的時間了,要不了多長時間就要下雪了。

河道沒有通水之前都是比較好挖的,又是現在已經挖出來一個兩米寬的了,從岸邊挖,一鏟子下去就能有一大塊土。

主要麻煩的就是土都得運走,即使用車拉,那也得先行從下麵抬上來,一籮筐土可不輕,上麵和下麵的人配合著也得同時有四五個人才行。

不過人手多,這些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宋宸將已經挖好的這八九十米河道分成十米一段,每一段八個人配合著來,挖起來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挖出來的土都倒進了地裏麵,這也算是增加土壤的厚度了,旱地由於不像水田那樣有著田埂完全圍住,所以水土流失還是有的,尤其是夏季的大暴雨,下的整個河道都發黃。

現在能補償一點就倒一點進去,總歸是能夠省點事情,至少來年開墾的時候能夠少挖兩鋤頭,而且這都是未曾開辟過的土地,土都是偏黑色的,肥力並不差。

與此同時,部落裏停靠船的地方也得盡早做出來才行,說不定哪天就下雪了,到時又是上凍又是大雪的,可就不好弄了。

停船的地方主要還是用木頭來搭建,隻要能夠減少風吹日曬對船的侵襲就好,公輸他們做起來也算得心應手,用的也都是最硬的木頭,正常用的話,少說也能用個六七年,部落裏最早的一批木頭東西到現在可都還沒有腐爛,可見這種木頭還是非常耐腐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