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稷(2 / 3)

主要還是當時在有巢部落太大方了一些,幾乎所有人都將自己兜裏的那一點存貨給送 了出去,不然光憑那一點就足夠大家平時吃上兩三天的了。

第二天一早,宋宸帶著大家剛駛出營地沒多遠,就發現北邊的岸邊有好多高高的秸稈在搖動著,雖然已經枯萎了,但是看著葉子宋宸覺得莫名的熟悉。

長長的葉子看著就好像玉米的葉子一樣,而且秸稈也比較相似,難道部落周圍還有玉米嗎?宋宸一時之間有些暈乎了,因為不管是從哪方麵來說,宋宸的判斷都是自己人就處於華夏大地之上,應該大致是這個方向,絕對是沒有錯的。

但是宋宸也是學過曆史的人,知道玉米可是在古代的明朝才由美洲傳入華夏大地,難道自己之前的推斷是錯了?自己難道是在美洲?還是說這一片地區根本就不是所熟悉的地球了。

帶著這些疑惑,宋宸讓大家將船停好,親自下船準備去查看一番,越走近送人也能看到這兩種作物的差別,雖然已經枯萎了,但是麵前的這種似要更矮一些,但是秸稈卻比較細。

麵前的這種植物,看著這個現在的樣子也就六七十厘米高,之前引起自己注目的主要是幾顆,一米多一點的被周圍的襯托著,所以才有些醒目,但是大部分都是這種比較矮一點的。

一連看了好幾顆上麵都沒有種子,宋宸趕忙走近了一些,既然能夠形成這樣的規模,那麼說明它肯定是具有一定的繁衍能力的,這樣的植物基本上都是靠種子來的,隻能說是離的太遠了,而且到了這個時節種子都已經脫落了,仔細尋找肯定能夠找得到。

果然往前貼近了一看,上麵有的植株種子還沒有完全掉落下去,但都已經成熟過了,宋宸越看越激動,這不就是後世的黍米嗎?

黍米,又稱糯秫、糯粟、糜子米等,還有一個非常大氣的名字——稷,是華夏最古老的一種農作物,被列為五穀之一。雖然一般來說味道並不是十分的好,而且口感也比較差,但卻實實在在的養活了很多的人。

尤其是在玉米地瓜這種高產作物,並沒有被引進華夏之前,糜子米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產量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它並不追求太過優渥的地方,稍微幹旱一點的坡地也能夠種植,產量不夠麵積來湊,在那個時代,有上幾畝地糜子也能養活一家人。

而且宋宸記得,黍米還是釀造黃酒的最好原材料,雖然和米酒一樣,不清楚具體的過程,但慢慢來實驗就好看,將還掛在植株上的這幾粒米給小心的弄了下來,然後撥開它的外殼,裏麵果然是黃燈燈的一粒一粒的小米粒,品嚐了一粒,雖然和部落裏的稻米剝開之後,除開顏色差別並不是十分的大,但是嚐起來味道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這種米並沒有稻米那麼細膩。

不過兩者的定位也不一樣,說明在後世更多的還是作為粗糧出現,對部落裏現有的道理來說也是一種有效的補充,而且水稻對於條件的要求實在是太苛刻了,尤其是水必須得充足,但是如果種植黍米的話,完全就不用這種顧慮。

部落周圍有著大量的山坡地,如果能將這些地方開發出來都種植黍米的話,收獲絕對是非常大的,主要是這些坡地空著也不太合適,如果能夠利用起來肯定是最好的情況,而且如果種植黍米的話,宋宸並不會追求產量什麼的,反正是對水稻的補充,隻是不太少就不是什麼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