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九九重陽節,天氣很好!
在這個山村裏呆了有進三個多月了,深秋之後的氣溫也漸漸地冷了起來,而還是第一次地,李白終於在這個落後蠻荒的山旮遝小村子裏感受到了大唐帝國那一絲絲的節日氛圍?
當然了,這裏的節日氛圍,比起他之前生活的那個強大的現代化國家,比起那種人們在城市裏找著借口去張燈結彩以及在下班之餘呼朋喚友下館子大搓一頓或者來個大保健什麼的,就真的是差得太遠太遠了。
不過不要緊,因為李白可是聽到青梅妹妹對他說了的,今天等她的爹爹,也就是那個平日裏寡言少語的林大叔他們去登高回來之後,會將後廚裏掛在灶台上熏製了許久的煙熏野豬腿,將那個他眼饞了許久的玩意給砍碎了燉掉並一家人大吃一頓?
想當初,身為拆二代的李白在現代社會裏,那些個山珍海味什麼的,他早就已經吃到膩歪了,哪裏會看上那麼個粗製濫造的野豬腿?
但是,在來到這個大唐世界,並在這個閉塞的小山村裏清湯寡水地吃喝了將近一個多月之後,三天兩頭沒有肉,哪怕有也最多是骨頭肉末湯的他,嘴裏早就已經淡出鳥來了。
現在的他,似乎已經認命且也沒有什麼追求了,就指著今天過節能好好地吃上一頓肉呢!
“……”
“梅兒妹妹,不要分心,繼續默寫!”
正在村後頭的林子裏練劍的李白就這麼一邊督促旁邊的小女孩兒默寫文章,一邊思考著種種事情,漸漸地,他的思緒也不免有些發散開來。
說起重陽,李白並不陌生,因為他看過重陽的相關文獻,而那源頭,幾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據傳……
在先秦之時,已有古人進行那種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祭祀活動,那是遠古先秦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最原始形式。
而到了西漢時,人們就漸漸地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登高和喝菊花酒的習俗了。
最後到了眼下的盛唐,也就是李白所在的這個時期,便發展到了重陽節登高求壽,同時還要舉辦大型的宴會或者是祭祀辟邪之類的集體活動?
這就如同盛唐山水詩派代表,開創水墨山水畫派王維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所描述的那般?由此可見,這個大唐世界的人在九月九日登高祈福就並不是毫無來由的,雖然這個大唐並不是他李白所熟知的那個大唐?
當然了,登高祈福求壽什麼的,李白並不感興趣,也沒有跟著去湊熱鬧,那種活動靠不靠譜他也並不知道。
事實上,這個村裏的很多小孩子和村民們也都沒有跟著去,畢竟可不是所有人都有閑暇去登高祈壽的,有些村民家並不富裕,一天不幹活就有可能會餓肚子,而餓肚子可是會死人的,在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又哪裏還有心思去管別的更高追求呢?
而那些有閑暇去登高的,無一不是村裏的條件比較好的人家,說穿了就是些吃飽了閑著沒事幹的家夥。
雖然下意思地那樣認為,不過李白卻並不想就那些人登高的事情進行任何評判,特別是在知道這個世界有神仙,知道這個世界跟他所熟知的世界不一樣之後,他已經很少在對這個世界的人的一些他無法理解的‘迷信’做法做任何的評論了。謹言慎行成了他的行為準則,他就這麼在這個山村裏,通過山民們的一舉一動和平日裏的交流談話去謹慎地個觀察審視著這個陌生世界裏的一切。
當然了,說他是被嚇到了或者膽小什麼的也絲毫不為過,畢竟任誰大白天地親眼看到神仙,也就是那條巨大金龍的虛影出現,看到這個世界突然變得那麼地陌生,而自己的知識和對世界的認知被徹底顛覆,就總是會有些許警惕的。
除了祈雨那天親眼看到的龍之外,李白在這段時間裏還曾聽村民們說過不少的古怪傳聞,就比如:附近某某節度使率兵怒斬興浪惡蛟、某地突發瘟疫而城隍顯靈一日平複疫病,還有某村有惡靈作祟害人無數,被某法師捉拿並釘在槐樹上用烈火當眾焚燒七七四十九日後使其魂飛魄散,不能再去作惡等等?
所以,心下越發沒有安全感的李白就並沒有跟著林大叔以及別的村民和頑童們一起去登高,而是繼續留在了村裏,並趁著這一整天都沒事幹也沒有午飯吃的機會,繼續去好好地練習他的劍法以及書法,為自己以後能在這個世界裏搏取到更好地活下去的機會而努力。
而在他李白選擇不去的情況下,理所當然地,要跟著他一起學著讀書認字的小女娃青梅便也一樣是沒有選擇跟著大人們一起去登高,而是屁顛屁顛地跟在他的身後,趁著他在練劍的時候一個人在那沙坑旁練字默寫著。
她正在默寫李白之前教給她的《千字文》,也就是那個由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所編纂版本的那個兒童啟蒙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