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的河口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夜,城內的老百姓大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隻覺得很亂很亂,哪怕到了清晨天亮,也沒有幾戶人家敢輕易的走出家門。
後半夜,新兵營及後續隊伍護送著貨物及黃明堂等人也已趕至河口縣城,且在廖忠義的協調下都已初步安置下來。
這一夜,黃中廷休息的還算不錯,雖然一大早就醒了過來,僅睡了四個小時,但他感覺還是一身的神清氣爽。
立即組織全部軍官開了個會,這一次會連身體仍很虛弱不管軍務的黃明堂都來了,不過當場就說明隻是過來聽聽。
首先,黃中原就此戰詳細情況進行了彙報。“此戰,共殲滅駐河口清軍476人,我方無一人陣亡,俘虜582人,繳獲糧食兩個倉約三千擔,軍餉一千兩碎銀,老套筒步槍400杆,子彈兩萬發,抬槍20杆,子彈300發,江南製造局造線膛鋼炮2門,炮彈50發。其他武器無算,至於俘虜的582人我們幾個在下麵也仔細看過,有500人能夠直接留下來編入我軍。”
黃中原已經開始熟悉了黃中廷的套路,從讓年輕有力的土匪充軍就能看出自己這位少軍長想要急於擴充自己的力量,俘虜直接充軍是快速增加實力的不錯手段。
在德國陸軍大學深造過的黃中原對武器裝備也自然比較熟悉,詳細介紹了清軍裝備的抬槍和江南製造局造線膛鋼炮這兩種武器。
抬槍,是清代一種重型鳥槍,長1丈左右,重30多斤。
其結構與一般的兵丁鳥槍完全相同,但裝藥量、射程及殺傷威力遠遠大於兵丁鳥槍,也遠大於普通步槍的威力。發射時須兩人操縱,一人在前充當槍架,將槍身架在肩上,另一人瞄準發射。
江南製造局造線膛鋼炮,長2.15米,口徑7.5厘米,最大射程為4000米左右。威力比普通小鋼炮要大的多,但也非常沉重,無法正常拆卸,通常需要兩匹馬來拉運。
聽了黃中原詳細彙報,黃中廷覺得拿下河口這一戰意義重大,不僅有了落腳立足之地,還繳獲目前來說算是大量了武器裝備和物資,更有了不少俘虜能直接充軍。
黃中廷沉思了許久,心裏已經有了初步打算,拿下河口,吸取上次起義失敗的教訓,並不打算急於揮師北上攻打昆明,先穩住河口後再徐徐圖之,遂直接下達命令:“部隊繼續擴編,原一連改編為革命起義軍第一營,下轄兩個滿編連,共180人,營長黃中原,下轄軍官由營長負責;原二連改編為革命起義軍第二營,下轄一個滿編連,共90人,徐貴川任營長;原三連改編為革命起義軍第三營,下轄一個滿編連,共90人,廖忠義任營長;成立革命起義軍司令部警衛連,下轄兩個排,共60人,李德勝任連長。新兵營交給李紹陽負責,人員不夠由新兵營補充,具體運作你們自行考量,我隻要求一點,新兵營補充到各營連排必須和老兵混合編入。”
黃中廷對部隊進行簡單的調整擴充後,打算成立一個參謀部,繼續道:“成立革命起義軍參謀部,李侃任參謀長,先將參謀部組建起來,負責軍隊人員編製登記造冊,軍官考核,戰鬥評述以及所有軍事行動預案製定、征兵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