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混亂秩序(1 / 2)

人們總是試圖控製這個世界上已知甚至是未知的一切,事實往往卻在告訴我們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夠受到我們的控製。

熱力學第二定律莊嚴的宣誓,整個世界都在朝著一種自發的無序狀態方向發展。

盡管在這裏的論述可能和這條定律原本的描述可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出入,然而事實是就像最初人類發現裂變反應一樣,並不是無法控製的事情就完全沒有意義,往往有時候不可控所帶來的影響比可控製的要更加直觀,而其毀滅性以及破壞力也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想。

我們有理由相信,參與到曼哈頓計劃,甚至是其領導者之一的奧本海默一定有著預先的思想準備,然而直到‘小男孩’與‘胖子’真正爆炸的場景傳回到自己耳中,他才能意識到自己所釋放出來的,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怪獸。

盡管意誌的詛咒始終盤旋在物理學的上空,仿佛為上帝留下屬於自己的位置,可整個世界依舊在嚴格的按照物理學的各種規律確確實實的在我們麵前運轉,而有關這些規律的運用已經讓我們相信,總有一天人類會觸碰到神靈的領域,直到.......真正的創造生命,以及.......毀滅生命。

無數粒子亂流在陸先生的身邊湧動,通過超距作用大規模的幹擾著那十一個數字所代表的空間坐標,然後以一種肉眼無法觀測的狀態,從微觀的層次摧毀著這些坐標中所具有的信息。

信息,一個從狹義上來講留於紙麵上的實務,然而實際上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各種生命的形式都有可能是基本粒子通過特定的排列組合後而具有的外在表現,就像人的DNA基因鏈。

正與聖光之裁交手的凜冬之歌從沒有看見過這樣詭異的畫麵,一個完好無損的人忽然變成一個千瘡百孔,甚至如同一團雲霧一樣彌漫在空中,然後緩緩的消失在自己的麵前,就如同被風吹散的沙石,升華的堅冰,汽化的液體,最後成為整個世界的一粒塵埃。

雖然人們總是卑微的將自己比喻成漂浮在世界上的一粒塵埃,可從來沒有一天,有人想過自己會真正的成為一粒塵埃。

然而畫麵感很快消失在凜冬之歌的麵前,因為在別人的觀察下,凜冬之歌很快也如同聖光之裁一樣,消失在這個世界,或者成為一片雲朵,或者成為一粒塵土,隻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再用一個人的概念來形容這團正在消散的雲霧。

甚至是雲霧的形容都不是十分準確,不是親眼所見的人永遠無法明白自己正在見證的,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奇詭的過程。

一個原本好好的人,甚至連一聲痛苦的呼聲都沒有,就如同風沙一樣飄散在這個世界。

不是一起飄散,而是一點點,混亂的,沒有秩序的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可能是手臂,可能是身軀,當然也可能是大腦。

可能從內部開始,也可能是由外向內。

就這樣,就這樣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甚至連堅硬的兵器,那號稱能夠切割一切的高頻粒子切割器都消散在原底,不見任何蹤影。

“............”

長久的沉默卻沒有讓玩家們意識到有任何不對的地方,仿佛這一個刻應該如此,也自然應該如此。

‘或許這已經超過我們已知認識中的任何一種武器,這樣的武器就不應該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哪怕僅僅停留在紙麵上,都會讓人覺得這是一種無以複加的罪惡。’

這段著名的話,被銘刻在國際科技武器禁令公約的扉頁,被書寫在虛擬世界時代廣場的盒子大廈門前,被無數人在無數的經典中引用。

然而實際上,人類從來沒有停下對於有關對於科技武器的發展,恰恰相反的是,很多人將之視為科學發展的動力。

在人類過去的曆史上,科技對於戰爭的發酵,以及戰爭對於科技的促進這類話題從來沒有停止過爭論。

或許我們應該將目光投向那位偉大的國家領導人,所書寫的著名哲學理論《矛盾論》,從中我們或許能夠一窺整個社會甚至是時代發展的進程。

而現在,人們值得慶幸的是,這些遠遠超過人類對這個世界人至極限的科技武器隻會在這片虛無一物,僅僅由數據組成的世界中出現,而不會被真正運用在某場戰爭中,或者某一場陰謀中。

江左透過陸先生的目光,俯瞰著這片優美如仙境一般的世界,很快在這近乎完美的世界中出現一些明顯的瑕疵。

那是一副怎樣的畫麵呢?就像一張完美的山水畫上忽然多出幾處不小心潑上去的墨滴,將整幅畫麵的美感破壞的一幹二淨。

可如果拋下整幅畫麵,單單去看這些墨滴卻有個人一種心驚肉跳的美感,混亂卻不失優雅的改變著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