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四百五十五章 雄才大略(2 / 3)

“若非葉秋跨河作戰,假以時日,等葉秋徹底吞並天宋的疆土,我吳國肯定會被滅國!”

“現如今,我吳國舉國一戰,趁著葉秋根基未穩,勝算極大!”

伍相忽然開口。

“不過。”

器尊點點頭,“這一戰若是贏了,雖然後遺症極多,但總的來說,依舊是利大於弊!”

……天乾5年10月26日,在葉秋宣布七日後滅吳國後不久,伏犲正式對強漢宣戰,宣布三日後,舉吳國之兵百萬(實際上是三十萬),陳兵天宋邊關,滅漢!消息傳出,天下震動!強秦王城,烈城。

龐大的黑色宮殿中,一個少年正跪地而坐,手握毛筆,批閱著各地彙聚而來的奏章。

少年身旁,一個魁梧護衛負劍而立,敬畏的望向這黑衣加身的少年。

任誰也不會想到,如今執掌整個強秦權勢的人,其實並不是當今秦王楚,而是——太子政!當然,並不是說秦王楚是個傀儡,相反,秦王楚是個賢君,在國內深受臣民愛戴,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勢。

隻不過秦王楚性格仁厚,乃是謙謙君子,適合當盛世太平之君。

然則如今亂世降臨,諸國爭霸,一個仁慈之君,或許能維持王朝穩定,卻無法讓王朝更進一步。

亂世治國,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天火山域七國爭霸,除了上三國之外,在四個中等王朝中,前秦排名第一!可就算如此,秦王楚居安思危,依舊感覺到了肩頭沉甸甸的壓力。

若是可能的話,秦王楚甚至想退位,將王位交給一個強勢的國君。

然而可惜的是,如今強秦雖然人才濟濟,然而趙氏王族之中,卻並每一個真正雄才大略的明主。

反而是自幼在大魏當人質的太子政,卻是生而知之,雄才大略。

太子政年紀不大,卻心懷韜略,在大魏那十幾年,太子政苟且偷生,一麵假意討好大魏王族,一麵暗中學習大魏的強大之處。

在呂相多年持之以恒的運作下,太子政哄得大魏王開心,趁著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終於逃出生天,成功的返回強秦。

歸國後,太子政又成功哄得老秦王開心,讓很多手握權勢的朝臣都欣賞。

在曆經嚴格的考驗後,太子政力壓其他王子,眾望所歸,成功太子。

而成為太子後,在秦王楚的培養下,太子政開始監國,很快展現出卓越的治國才華。

到如今,秦王楚已經不再批閱奏章,將國事全權托付給了太子政。

當然,為了避免非議,這件事是保密狀態,除了呂相等少數重臣之外,滿朝文武並不知情。

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年,卻將強秦打理的井井有條,讓強秦國力不斷上升,隱隱有爭霸天下,逐鹿四海的趨勢。

如此雄主,誰人不敬?

“強漢宣戰吳國?”

忽然間,太子政拿起一份竹簡,隨意掃了一眼,隨後笑了。

“聶叔你信不信,那葉秋絕對不會攻打吳國,此事絕對有問題。”

太子政笑道。

“太子說是,那就是。”

“太子說不是,那就不是。”

那腰間別著長劍的魁梧護衛,恭敬說道。

“聶叔,你還是太嚴肅了。”

太子政笑了笑,也不和護衛計較,而是拿起第二份竹簡。

“吳王伏犲對強漢宣戰, 三日後百萬兵卒,兵臨城下?”

看完竹簡後,太子政再次樂了,“聶叔信不信,伏犲絕對不會攻打強漢,更不可能對那葉秋出手。”

“太子說是,那……”“那就是!”

不等護衛說完,太子政模仿護衛的語氣,繼續說道,“太子說不是,那就不是!”

“這……”護衛有些尷尬,不禁漲紅了臉,有些不知所措。

“好了聶叔,你不用拘束,若非你的庇護,政兒早就死在了大威,又豈來今日的風光?”

太子政放下竹簡,不禁感慨說道,“想當年,政兒在大魏為質。”

“那大魏王也算一代雄主,竟然不羞辱我,反而將我收為義子,對我精心培養。”

“我能看出,大魏王是真心對我好,他視我為親子,對我比對他自己的太子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