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不負萬民之托(1 / 3)

寅時剛過。

東方未曙,繁星猶亮。

長安城內夜仍深沉。

巍峨壯麗的應天府屹立於長安城的最北方,被無垠的黑暗所環抱,仍在沉睡之中。

三十三輛馬車在上百名全副武裝的騎兵護送之下,順著長安大街朝著長安門的方向疾馳而去。

蕭瑟冷清的長安城就這樣,在車輪和馬蹄聲的回蕩之下,一點點的醒來,重新煥發出生機。

與長安城中的蕭瑟冷清不同,此時的應天府早已經是忙碌了起來。

三府六部的文吏官員都已經是趕到了衙署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一日之計在於晨。

古時不與今時同,沒有電燈,沒有各種各樣的現代化的交通工具,白天對於人們來說極為重要。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止是農夫是這樣,對於普通的工匠民夫、貨販商人,甚至於文吏官員,軍人將校也是如此。

那三十一輛馬車之上坐著的正是通過了今年第一屆國考,被錄取的新科監生。

四輪馬車的車輪碾過了長安大街,快速的通過了寬闊的街道。

陳生端坐在車廂之中,透過車窗看著窗外的景象。

高大而又深沉的門樓從他的視野之中一晃而過,眼前一陣豁然開朗。

不知不覺之間,他們已經抵達了長安城最大的廣場長安廣場。

陳生轉頭向著北方望去,應天府高大的城垣出現在他的視野之中,那一麵有一麵的黃旗也驅散了他心中的不安。

長安廣場正中央那高大中州鼎此時也完全的融入夜色中去,消失在了視野之中。

應天府的城垣此時已經顯露出了些許的輪廓,城牆上人影依稀可見。

陳生收回了目光,重新坐正了身軀。

這輛車廂之中隻有他一人,這輛馬車所在的位置也正是三十一輛馬車的第一位。

他沒有讓他的老師們失望,他考取了國考的第一名,拿下了會試的會元,因此得以獨乘一車。

三十一輛馬車之中,另外三十輛馬車分別載著被太平道陸軍學院錄取的一百名郡生,還有被石渠、天祿兩所國學院錄取的九十八名郡生,共計一百九十八人。

不知道行駛了多久,馬車漸漸的停了下來。

“新科監生請下馬車。”

陳生應言打開了車門,走出了車廂。

一眾新晉的監生也和陳生一樣,走出了車廂,在護衛軍將的引導之下聚集在了一起。

新晉的監生們被分成了兩部,一部站於左側,一部站於右側。

左側有監生九十八人,右側有監生一百人,這樣的分列正是按照錄取的學院不同。

左側的九十八人全部都是國學院的學生,而右側的一百人則都是被太平道陸軍學院所錄取的學生。

雙方看起來,左側的監生明顯要多了一些的文氣,而右側的監生們卻是看上去多了幾分英武之氣。

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還是因為考取太平道陸軍學院的很多監生家人都是軍人,出身軍屯,他們耳濡目染不知不覺也收到了影響。

一開始的大家都混雜在一起,還難以看出,但是等到分成了兩部之後,差距便比較明顯,一眼便可以看出不同。

陳生沒有到任何一方去,而站在了人群的最前方。

他是這次國考的榜首,稍後他將要帶著帶著新晉的一百九十八名監生進入應天府,等待著宣召。

天一點一點的亮了,星光黯淡,白月隱去。

蒼穹放光,東方漸紅。

一道金光自東方出現,金光破開了層層的雲霧向著四方輻射而去。

長安城高大的城垣托著初生的旭日一步一步升起。

隨著天色逐漸放亮,長安門前的燈火也逐漸的黯淡了下來。

陡然之間,大明鍾響,悠揚而又威嚴的鍾聲,伴隨著門樓之上黃天戰鼓渾厚的鼓聲,在應天府內重重的宮門和城垣之中跌宕回響。

吱呦的沉悶響聲在一眾監生的耳畔響起,長安門外,一眾監生的目光皆是落在了眼前高大恢弘的長安門上。

伴隨著沉悶的響聲,那高大而又壯麗的長安門緩緩的向著左右而開。

道道宮門,層層宮禁皆沿著應天府的中軸線,從外至內,從前到後,逐次開啟。

一名又一名全副武裝,罩袍束帶,手執長槍佇立在宮門兩側的明軍武卒也出現在了眾人的眼前,無盡的肅殺撲麵而來,長安門外的一眾監生皆是麵色微變,心中一驚,就是陳生也是心中生出了些許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