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國再次挑起了與華國之間的戰爭。戰爭首先出現在星際空間,所有的星際航道都被封鎖,沒有一艘黑洞穿梭飛行器,能夠突破兩國於太空中部署的巨量武裝著“定向解構離子炮”的星際戰艦所組成的密集火力網。
兩國星際艦隊之間的對決也逐漸呈現出慘烈的白熱化,兩國都動用了所有的資源開展這場戰爭,直至將宇宙中所有殖民地的資源全部耗盡。
最後兩國各由數萬艘巨型戰艦組成的星際艦隊,連同數以千計的星際殖民地,全都湮沒在了浩瀚的宇宙中。
不過,作為規則改變者的“定向解構離子炮”並非萬能,由於等離子在氧氣中所具有的易擴散特性,致使“定向解構離子炮”的射程隻有10公裏,超過這個距離,發射出的等離子團便會因為離子的擴散而解體;而且,它隻對結構複雜的現代人工構造物質有解構效應,而對於天然的或者結構簡單的物質,則無能為力,比如極其傳統的刀、箭、長矛等鋼鐵製作的冷兵器,還有人體本身.....
地球因為覆蓋著一層充斥著大量氧氣、厚達數百公裏的大氣層,而幸免於“定向解構離子炮”的遠程打擊。
但在一場事關國家民族命運的戰爭中,並不會因為某樣武器的失靈而成為室外桃源,何況“定向解構離子炮”並非完全失靈,隻要進入10公裏的射程,即使在地球,它也一樣是無敵的存在。
因此,爆發於公元101920年的這場戰爭,隨著時間推移,竟是發展成了令人震驚的、從外觀上完全退回到冷兵器時代的原始戰爭。消失了將近十萬年的各式冷兵器,在這個擁有極高發展程度的時代,又不可思議的重新粉墨登場。
交戰雙方拚命地想通過冷兵器樣式的對決,將戰線推進至對方要害目標10公裏之內,而後通過“定向解構離子炮”將目標的一切現代化痕跡一次性抹滅......
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四通八達的全真空高速穿梭通道、成千上萬高超光速穿梭機、龐大複雜的供電供水管道、無算的微量子通訊設備、作為城市“大腦”的巨型超導量子計算機、甚至人們身上所穿得納米材質服飾,在“定向離子炮”發射出的智能編程離子團的覆蓋下,不出10秒便會在這個時空中永久消逝。
一大半的人會隨著高懸於空的各類大樓、通道的急速消失而墜亡;剩下的人則會充滿驚恐的裸身遊走在因基礎設施完全崩壞而滿是硝煙、泥汙、灰塵的廢墟裏啼哭哀嚎,這是一幅非親身經曆絕難想象的人間煉獄場景。
戰爭持續了足足一百年,這樣慘絕人寰的場景也足足持續了一百年......
杜慎言不止一次在戰地新聞中看到過這樣的場景,每看到一次,他的心靈就被狠狠地擊打一次。
華國在這場百年戰爭中,大部分時間基本與M國旗鼓相當,但在公元102020年近一年的時間裏,卻出現了接連敗退的頹勢。短短十個月,長江以南的國土已然全麵淪陷。當下,防線暫時穩定在長江一帶。
實際上頹勢的出現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對手M國在二千年前,就已然完成了華國以外其他所有國家的統一。
當數十年前這場戰爭的星際爭奪因雙方星際艦隊同歸於盡而告終、主戰場轉移至地球、戰爭的樣貌變為非常原始的冷兵器對決時,大多數華國人便已清楚,他們幾乎沒有贏得這場戰爭的希望。
華國占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陸地,隻占地球陸地麵積的七分之一。華國擁有三十億人口,隻占地球人口總數的十分之一。
剩下的土地和人口,都屬於M國。冷兵器對決式的戰爭,本質上打得就是土地和人口。
所以杜慎言知道,現如今華國憑借著長江天險進行防守,依然岌岌可危,M國突破防線是遲早的事。
18歲的杜慎言就是身處於這麼一個戰火紛飛、大廈將傾的年代。他的身份是華國中心研究院的一名專事“氣元定律”基礎科學研究的五級研究員,這是華國科研體係中的最低級別。
但杜慎言並不以為意,因為他知道,中心研究院是華國最令人羨慕的單位,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名正式研究員,是所有寒窗苦讀十數載的莘莘學子所夢寐以求的終極目標。
杜慎言能夠成為這裏的研究員,除了擁有自幼便以神童的身份一路高歌猛進、獲取無數的極其變態的各類數、理、化競賽冠軍、21歲便以超高的智商和毅力完成博士後學業的驚世履曆外,還因為其通過了極其嚴苛複雜的層層選拔。
但是,風雨飄搖、山河破碎的年代,杜慎言並沒有閑暇享受入職喜悅。對國家、民族以及個人命運的擔憂,壓抑了他內心中一切能令人興奮、快活的正向情緒。
不過,更多的華國人對這場戰爭的態度隻有兩個字——麻木。
“人們總是以事不關己的旁觀者視角麻木地看著這個國家所經曆的一切,直到有一天戰爭降臨,將他們的家園、親人、尊嚴、生命、乃至一切在世間的痕跡全部毀滅!”杜慎言總是呢喃著父親留下的這句話。
杜慎言對父親的記憶很模糊,容貌、性格、脾氣、還有其他,他統統都沒了印象,唯一記住得隻是這句話。
好在,相比於普通的麻木而絕望華國人,杜慎言心中還是多了那麼一點點希望。
對“氣元轉移”定律長期而持續的大規模研究後,華國中心研究院近期終於有了一個重大發現:氣元在某些物體上會發生異常的聚集,這種聚集結果並非是物體空間尺寸的增大,而是時間尺度的拉伸。換句話說,某個物體因為本身特異的結構,會持續吸收氣元,且這種元氣的吸收並不會如往常一般改變物體在空間維度上的尺寸大小,而是拉伸了物體在時間維度上的長度,此時這個物體上便出現了一條貫穿過往和未來的時間隧道。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數以萬計的試驗物體中,隻有華國博物館中珍藏的十多萬年前的部分水墨畫,才擁有聚集氣元生成時間隧道特異結構。
“也許是這些水墨畫所用的古老塗料以及顯現的精致美妙而意境悠遠的圖案,相互混雜激蕩散發出一種特殊的‘場域’,這種‘場域’就是持續吸聚‘元氣’並生成時間隧道的關鍵。”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員作了如是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