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紛(1 / 2)

因為皇帝萬壽節的關係,幾位藩王十月份進京,到過完了年再離開,中間有三個多月的時間留京,幾位王爺都趁機拉攏朝臣發展人脈,後妃也是各自為政勾心鬥角,而深得聖寵又與世無爭的永寧公主母女就成了她們籠絡的對象。其中以景王生母惠嬪最為熱情,陳貴妃和靜妃也有那麼點意思。

永寧公主著實不耐煩這些交際,她是公主,無論誰做皇帝她的身份都不會改變,她可不能加入奪嫡派係之爭,若是押錯了寶可就萬劫不複了,她隻想平淡安穩的過完一生,可不想求什麼從龍之功。而且她對這些後妃也沒什麼好感,都是宮裏的老人了,手上可沒少沾血,當初芳嬪之死,她不知道幕後主使是誰,但這幾個都有點影子,她沒那個膽子也沒那個手段報複,但也不想搭理她們。她倒是想帶著女兒回公主府,可皇帝近日對寶寶很是疼寵,寶寶也黏皇帝,成天在禦書房呆著,午飯都是跟著皇帝用,晚上回到玲瓏閣人已經睡熟了,這樣一來公主就隻有早上用早膳時才能和女兒親近,公主心裏一股女兒被搶走的失落感洶湧而來,每次送女兒去皇上處總是萬分不舍能拖就拖。翁主也明白公主娘的心思,不過她認為來日方長,她和公主娘相處的時間長著呢,現在宮裏眾娃雲集,她若是不牢牢抓緊皇帝外公金大腿,很容易被擠下來,趁著外公疼她多賺點好處才是真的,以後舅舅上位她肯定沒這麼好過。

小翁主這幾天也不好過,一幹表兄弟姐妹天天來皇帝麵前刷存在感,挑戰翁主的獨尊地位。皇帝也不怎麼耐煩應付這些孩子,大的瞧著乖巧心眼兒多,小的不知事太鬧騰,像翁主這般年紀小又乖巧貼心的還真沒有。不過就如這些孩子們的父母所想,皇帝縱然偏心翁主,麵上總是要一碗水端平的,翁主天天在禦書房泡著,和皇上形影不離,其他孩子連皇上的麵都見不到,傳出去也不太好聽,孩子們一天向皇帝請早晚兩次安,皇帝總得見他們一次。

連皇帝都得應酬他們,翁主自然也不能幸免,這不,她那群表姐妹們又借著向皇帝請安的機會表了一把孝心順道邀請翁主參加菊花宴。這次菊花宴是永安公主發起的,說是難得聚齊了人,邀請親戚家的孩子們樂嗬樂嗬培養感情。其實就是作秀,宮裏隻有永安公主一個未嫁之女,平日裏就喜歡邀請各家閨秀參加詩社花會,大家都圍著她轉,極大滿足了她的虛榮心。這次也是如此,花宴邀請的都是龍子鳳孫,大多是皇帝孫輩的孩子,最大的也就是八歲的吳王嫡長女安陽縣主,至於其他乳臭未幹的奶娃娃,哪懂什麼賞花呢!永安公主是看近日裏這些親戚家的孩子們住在宮裏太過鬧騰,倒有些喧賓奪主的味道,她辦花宴的目的很明確,給個下馬威,叫她們知道誰才是真正的主人,除了帝後隻有她才能在宮裏辦宴會,即便是貴為皇後嫡親外孫女的丹陽縣主都沒這個資格,他們身份再高都隻是客。

翁主沒興趣了解永安公主這青春叛逆期少女的心理,她隻知道她和那些姐妹們都不熟,她也不懂賞花,她還這樣小,話都說不清,就要開始在貴女圈子裏應酬了?有這個時間,她還不如多陪陪皇帝外公和公主娘呢!不過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主人家的麵子總是要給的。這世上不用應酬的隻有兩種人,人上人高貴自衿不需要應酬,人下人卑微弱小沒人跟你應酬,卡在中間不上不下的最是為難。所以啊,為了她以後能不假辭色地拒絕這些無聊的宴會應酬,她要努力往上爬。

翁主雖滿心不喜,到了那日卻還是打扮一新去禦花園赴宴,這是她出生以來第一次沒有公主的陪伴獨自一人去參加宴會,尤其宮裏這些孩子都不是簡單的,公主真怕女兒受人欺負,交待杜姑姑和杜鵑芍藥寸步不離跟著翁主,自己將女兒送到禦花園存菊館,再三叮囑才依依不舍離開。

永寧公主一走,永壽公主家的田錦田玲和丹陽縣主就來拉翁主,笑嘻嘻的推她去看菊花。翁主對這幾個丫頭沒什麼好感,她可沒忘記之前晉國公主母女兩對自己的敵意,古代世家大族的孩子都早熟,可不像現代五六歲的小姑娘今天吵嘴明天和好,她還是遠著點好。那邊高陽縣主蕭蓁和蜀王家的清陽縣主並雲王府的一個小姑娘在一道跳皮筋,瞧著都是兩三歲的模樣,翁主想想還是同齡人靠譜一些,掙脫田錦拉她的手說道:“不看花花,跳跳!”說完就往高陽縣主那邊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