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湧(1 / 2)

郡主在白馬寺為先帝祈福,京裏的消息卻是時刻關注著。白霆每逢休沐便會過來和妻女小聚,也帶了些京裏的消息來。

皇帝大概是要對幾個兄弟出手了,把蜀王留在皇陵後,朝堂上大換血,重要職位都安上了自己人,原先尊崇其他王爺的官員許多都落下馬來。

寧王當年和今上競爭最激烈,如今寧王的妻族母族都遭了秧,寧王妃的兄長很有才華,原本在偏遠的瓊州做知州,很有一番政績,今年本該期滿進京的,皇帝卻說他做的好,百姓夾道挽留,便再留一任吧。

陳貴妃娘家是文臣,她的父親是上任次輔,已經致了仕,但桃李滿天下。他的得意門生任道遠是寧王的至交好友,也是寧王的幕僚,當年科考出身三元及第,少見的才子,任翰林院學士,在先帝跟前很有體麵,大家都說他有入內閣的潛質,可惜投錯了主,被皇帝以禦前失儀罪撤了職。

陳貴妃幾個兄弟本來就是平庸之人,也就是陳老爺子管得嚴才沒出什麼差錯,前幾天陳貴妃的二哥被禦史彈劾國孝期間置外室,皇帝把人押進大牢裏關著了,陳家多方打點才把人接了出來,卻是斷了一條腿。陳老爺子風光了一輩子,將入黃土時還被皇帝下旨申斥,心中又羞又怒,一口老血梗在喉間,沒幾天便去了,整個陳家都籠罩著一股愁雲慘霧,陳貴妃在宮裏也添了幾根白發。

然後是安王,仗著是先帝長子,沒少擺譜欺負幾個弟弟,本人又是性子狂躁的,皇帝輕而易舉就拿住了他的把柄。

安王府家奴強搶民女霸占良田,安王世子寵妾滅妻致使世子妃小產,以及安王妃包攬訴訟和放印子錢,並安王縱容親信買賣官職,一大堆罪狀。皇帝大義滅親,將安王降成安郡公,且世子失德,不堪襲爵,便由庶子繼承家業。本來如果世子襲爵就要降級襲爵,襲最低等的縣公爵,而庶子襲爵要在世子的基礎上再將一級,縣公之後就是普通宗室了,也就是說安郡公的庶子無爵可繼。安郡公怎麼能不恨。

倒是安分守己的樂王,雖然小時候沒少欺負皇帝,後來奪嫡他倒是沒參與,皇帝不想落個戕害兄弟的名聲,便沒對樂王出手。當然也沒給他什麼官職,賞了他兩個美人,讓他每日飲酒作樂,當之無愧樂王這個封號。

郡主聽著這些消息,感慨先帝屍骨未寒,皇帝便出手了,不過相比起曆代奪嫡之爭的慘烈,皇帝的手段算溫和的了,最起碼沒下殺手,隻要幾位兄弟以後安分,應該不會再有大風波。不過這份安分也太難得了,都是天之驕子,驕傲了一輩子,下半生要對自己曾經最看不起的兄弟俯首稱臣,這樣大的落差,心裏怎麼接受呢。

郡主在白馬寺住滿一月後便收拾行囊回了京,回京之後先去林家和白家請了安,林家出了位皇子妃,對郡主便不太追捧了。林國公和二爺能力不錯,世子也是少年英才,皇帝對林家還是有幾分看重的,可不比先帝時候要夾起尾巴來做人。

郡主也不惱,好在二房待她還是一如既往的親厚。林琰趕在國孝前成了親,林三奶奶是個溫婉和煦的女子,待郡主也好,見郡主瘦了,還送了許多燕窩阿膠等物給她,直說讓她補身子。郡主不缺這些,但也喜歡這份心意,笑著收下了。

二夫人更是親自下廚給郡主煲了枸杞老鴨湯,一大家子其樂融融飽餐了一頓,郡主走時又帶了大堆禮物回去,都是二房眾人送的,倒顯得郡主帶來的禮物不夠看了。

白家依舊是烏煙瘴氣的,若不是看在白霆的麵上,公主母女都不會上門。白家的姑娘也個個不是省油的燈,你來我往機鋒不斷,白六以顯擺自己和討好郡主為主要目的,郡主卻是對她無感。也不說討厭,畢竟生在這樣的地方,若不自己努力向上爬就隻能被淹沒了,郡主自己就是好勝心重的人,對這種有城府的人也不排斥,但往往心思深的人就喜歡和純良之人相處,比如郡主和蕭藝。

因此郡主對其他姑娘都淡淡的,隻帶著婷姐兒玩,婷姐兒年幼懵懂,正是最可愛的年紀,也不喜歡哭鬧撒潑,給點吃的她就高興,在一邊吃東西不說不鬧,有人問話她就回兩句,看著呆呆的,卻很對郡主的眼。

郡主見她依舊打扮寒酸不受待見,問起上次送她的項圈,說被八姐姐拿走了,郡主立刻就怒了。

白八是婷姐兒的嫡姐,和她母親一樣是個眼皮子淺的,常常壓榨屋裏的姨娘庶女。婷姐兒的姨娘原是四夫人的陪嫁丫鬟,為人溫軟懦弱,被欺負了也不敢吭聲,隻一心養好女兒。婷姐兒說不上錦衣玉食,豐衣足食卻是有的,也因此婷姐兒很好養,給什麼就吃什麼穿什麼,一點不挑剔,很多衣裳都是從白八衣櫥裏接著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