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雲得令,帶了幾個得力的宮人去英王府。公主看出皇後有話對蕭藝說,便告辭回了玲瓏閣。蕭藝還想跟著走,被皇後叫住了。
皇後揮退了下人,殿內便隻剩下母子二人,兩人都不說話,一時間殿內氣氛沉寂。
蕭藝素來有些怵皇後,記憶中這位母後對別人都很溫和,對太子更是親昵,隻對他冷臉。小時候他還以為自己不是皇後親生的,隻是個生母不明的庶子,他想著自己沒親娘,沒人疼也說的過去,便不去糾結這些,隻一個人玩的也挺好。
直至後來郡主出現,連帶著也遇上了公主,蕭藝便和她們粘在一塊兒了,把公主當成了親娘,對皇後更加敬而遠之。
皇後這些年忙著壓製後宮妃嬪和庶出子女,幫助太子站穩腳跟,也沒心思管蕭藝,似這般母子獨處,那真是從未有過的事情。
皇後看著風姿卓絕的次子,莫名有些唏噓,突然有種原來他都這麼大了的感覺。
皇後對蕭藝確實很冷淡,從不加以掩飾,她和皇帝,都覺的蕭藝的存在是他們的恥辱,這種不健全的孩子,根本就不應該存在於皇室。
當年皇後嫁給皇帝不久便有了太子,之後再無動靜,眼看著庶出子女一個接一個蹦出來,要說她不急那是不可能的。隻不過那時皇帝忙著和幾個兄弟鬥法,雲王府在幾個王府裏本就弱勢,皇後是公府嫡女,自然知道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一心輔助丈夫,把內院管理的鐵桶一般,對妾室庶子也一視同仁,才導致了皇帝現在膝下繁盛。
皇帝知道妻子賢德,看看先帝的子女,夭折了不少,排行和序齒完全對不上號,而他的子女卻是一二三四五六排的滿滿的,這都是皇後的功勞。所以無論是王府時還是登基後,皇帝都對皇後非常愛重,眾多姬妾沒一個敢挑釁皇後的權威。
太子比蕭藝大五歲,皇後在太子四歲時才懷上蕭藝,尤其太醫在她懷胎六月時便診定是個兒子,當初那份喜悅,她現在還記得。隻是後來生蕭藝時難產,孩子在肚子裏憋太久了,生出來後穩婆拍了好幾把才哭出來,太醫當時就隱晦的說這個孩子可能會有缺陷,具體什麼缺陷卻是要觀察一陣。
皇帝當年對郡主說“他若不是嫡子,一出生朕就會丟了他”,這話不是說說而已。男人的心總是比女人硬的,皇後隻兩個兒子,他的兒子可不少,皇帝當時確實動過把蕭藝扔掉的念頭。是皇後哭著求他,說再觀察一陣,等太醫下了定論再處置。皇帝顧念妻子這些年的不易,便把蕭藝留了下來。
蕭藝隻是心智跟不上一般孩子,精力卻不差,但小孩子嘛,餓了尿了都是哭,哪裏看得出什麼心智呢。蕭藝又比一般孩子好看,小時候乖的不行,見人就笑,烏溜溜的眼睛到處轉悠,經常揮舞著藕節般的手臂抓人,白白胖胖糯米團子般,哪裏有什麼缺陷。
那段日子,皇後真是把他疼到心坎裏,怕他出什麼事,每天不錯眼的盯著,晚上睡覺也放在身邊,連丈夫都推到了姬妾房裏。皇帝見他如此可愛,也想著可能是太醫診斷錯了,蕭藝瞧著比一般孩子都健康,哪裏有什麼缺陷呢!
蕭藝一天天的長大,帝後都漸漸放下心來,他身子骨健壯,平日裏爬來爬去非常歡快,隻是讓他學走路,他卻好像聽不懂似的,扔個球到遠處他也是爬著去撿。
皇後剛放下一點的心又懸了起來,每日都花許多時間訓練他走路說話,想著務必讓他在抓周之前學會走路叫娘。
可皇後終究是失望了,蕭藝似乎真的聽不懂她的話,皇後和他說什麼,他都隻是傻笑,以前這笑容能把皇後的心融化了,現在這笑容就化成了利劍,一劍一劍的淩遲皇後的心。
七皇子恪王隻比蕭藝小兩個月,到蕭藝抓周的時候,七皇子已經能扶著床的站起來了,蕭藝還是隻會爬。之前關於蕭藝有缺陷的消息被皇後壓了下來,可是事實擺在眼前,蕭藝就是不如別的孩子聰明,聯想到當初皇後難產,府裏關於蕭藝癡呆的流言便湧了出來。
皇後打殺了幾個碎嘴的奴才,更加努力教蕭藝,蕭藝一歲半時終於能走路了。隻是古代按虛歲算法,在別人說來,蕭藝便是兩歲才會走路,真把人傳成了癡呆。
皇後氣的不行,但還是相信自己的孩子隻是當初在肚子裏憋壞了,養幾年就能跟上,絕對不是癡呆兒。
蕭藝會走之後更是活躍,整天去園子裏瘋跑,隻是說話還是艱難,一個簡單的“娘”字,教了他成千上萬遍他都說不出來。要不是太醫說他嗓子沒問題,皇後都要以為他是個啞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