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女學(1 / 2)

為了防止有些姑娘的父母將女兒在學堂領的書具給兒子用,太後開設之初就說過,一個學生一個學期隻能領一份。這一份筆墨用完了或是遺失了,家中便要買新的,若是家裏不給買,姑娘就不必來上學了。

太後是算過的,發的墨水都是大瓶,夠用一個學期了,若是被家中人拿了,她可以來學堂告狀,學堂先生會幫她要回來,她若是不說,家裏又不肯買,那就沒學上了。

這是太後早就料到了的情況,經過了開學前幾日忙碌的報名階段,各家父母領著孩子來報名,一個私塾都坐不下了,太後隻能先暫時收下,而後在截止報名時間後開始整理學生名冊,將私塾的規模又擴大了些,買了另一處宅子當分院。

她當然也知道剛開學許多人家湊熱鬧,過了一陣子恐怕很多人輟學的,但她知道假以時日女學的規模一定會越來越大,那些讓姑娘輟學的人家看到了別家的姑娘受過教育後的樣子,一定會後悔自己當初的鼠目寸光,女學的規模會越來越大的。

泉州隻是個試點,接下來是江南一帶,慢慢往北覆蓋,她希望全國的女學能像男子學堂一樣普及,但這在她有生之年怕是難以見到了,就連她辦的濟慈堂,全國也才四個而已,這不該是她這個太後的事,而是整個國家的事。

當然全國各地都有官府辦的濟慈堂,隻是像太後辦的這般嚴謹的,就那四個,其他的隻是掛名罷了,太後雖然會敲打戶部官員,讓他們多關注此事,但各地都有貪官,他們是抓不完的,太後隻能常去各地視察。才能保持清平。

女學辦在泉州,隻有泉州戶籍的女孩子能上,隔壁州縣的父母帶孩子過來問能不能讀,太後狠心拒絕了,告訴她們她會盡量在全國各地普及,目前先在泉州辦一個試試效果。

這原是一項惠民政策,但因為沒有辦法雨露均沾,反而激起了各地民怨,濟慈堂也是在泉州辦的,女學也是在泉州辦的,太後就這麼喜歡泉州嗎?別的地方就不是大梁國土了?泉州人本來就富裕,還給他們各項惠民工程,其他貧苦州縣比他們更需要啊!

太後沒想到自己好心還辦了壞事,曾經她在民間有口皆碑,如今倒各處誅伐了,她讓人去查查是誰在背後搞鬼,讓她抓到了非得好好收拾一頓不可,她辦女學礙著誰了?又沒用國庫的錢。

確實是沒用國庫的錢,但太後辦女學為妃是提升女子地位,這本就和男權主義相衝突,更別提按太後的一貫作風,她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大,泉州隻是試點,接下來恐怕各地都會有,京城也會有,那麼問題來了,她辦這麼多女學,讓女子讀了書,她們又不能參加科舉,有什麼用呢?

政客天生的敏感,立刻就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太後到如今這個身份地位,不圖名不圖利,她這是要興起一場改革啊?皇帝唯母命是從,聽說宮裏都開始用女太醫了,難保日後朝上都要有女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