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瓦剌內亂,蕭蓓帶著新王拖利隨軍回到了燕城,隨行的還有拖利的生母,一個出身平凡但相貌美麗的牧女。
拖利今年才六歲,他的生母是特丹後院裏最老實的女人,不像其他幾個生了兒子的妾室囂張跋扈,時常挑釁王後權威,桑蘭總是怯怯懦懦躲在角落裏,即使生了兒子也不敢和其他的妾室爭風,有時蕭蓓看到她們母子受欺負會幫幫他們,桑蘭便很感激她依賴她,會教拖利親近嫡母,但王後對拖利不假辭色,所以這回王後選了拖利做繼承人,桑蘭擔憂多過驚喜。
但王後還是準許她跟著兒子一起去大梁,也算全了她的愛子之心,拖利還這麼小,遠離故土去大梁受到欺負怎麼辦。她其實無心讓兒子做瓦剌的王,可王後選中了他,他們不能拒絕。
在桑蘭母子的眼中,燕城已經是個很熱鬧繁華的地方了,百姓安居樂業街道井然有序,比常年烽煙四起的草原好多了,他們不禁憧憬王後所說的,得到教化後的草原民族,是不是也能這樣生活。
太後接見了瓦剌這位新王,隻是個普通的草原孩子模樣,太後笑容慈和和他說了幾句話,又對他的生母表示了幾句關懷,說的是漢語,他們聽不懂,蕭蓓翻譯給他們聽的,他們戰戰兢兢地表示感恩,也就沒別的話了。
關於瓦剌的事情,如今是蕭蓓這個王太後垂簾聽政了,太後也多是和她商量。
“你回去收拾收拾,這就帶他們母子回京吧,我和皇帝說過了,你回京後還住在你娘家的王府,依舊領郡主的俸祿,拖利在大梁的身份是你的兒子,他過得如何,全看你這個嫡母為他掙了多少體麵。”
蕭蓓在瓦剌的言行已經有人告訴她了,看在蕭蓓為兩國和平盡了些力的份兒上,回京後也就不為難她了,她若老老實實的,自然可以安享晚年。
蕭蓓未多發一言,沉默著回府收拾行裝,其實沒什麼要收拾的,隻有特丹的骨灰她要隨身帶著。
蕭蓓走後,蕭藝拉著愛妻的手坐在榻上,問:“真放她回去嗎?我總覺著她對咱們懷恨在心,瓦剌的新王已經弄來了,她的價值也沒了,咱們殺了她以絕後患不好嗎?那個小崽子送到京城去當質子,等他成年後讓他娶個大梁貴女,生的孩子也留在咱們大梁為質,再讓他回去當瓦剌的王,永遠受製於咱們。”
太後心裏悶悶的,看著他的眼睛,那雙漂亮的眼睛裏多了幾分清明,少了幾分純真。
“她畢竟是你的堂姐,是咱們對不起她在先,隻要她以後不生幺蛾子,咱們就留著她吧。”
當年奪嫡若是蕭蓓的父親勝了,蕭藝他們一家子怕是比如今的蕭蓓還不如,但無論如何,蕭蓓是無辜的,把她遠嫁瓦剌已經是對她的折磨了,如今既然回來了,就養著她吧,蕭蓓若是個聰明人,就會好好活著,而不是想著複仇。
蕭藝無論心性變得怎樣,但他對妻子的心不會變,“好吧,那就留著她。如今這邊戰事了了,軍營的事情也不多了,你要忙邊市的事情,平日裏就不必和我去軍營了,我都不想去了。一點兒意思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