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已經做好了雙方不和影響事業的準備了,沒想到她視察了幾天,發現雙方都做的很好。
天衣閣和珍珠作坊盈利都比以前多,以前天衣閣是太後的原創品牌,起初紅火是因為太後的設計和底下裁縫繡娘的做工讓一眾女客欲罷不能,後來太後沒再投入那麼多心血了。但因為已經打響了品牌,底下人複製經營模式還是能穩坐業界龍頭老大的位置。
可底下人一成不變的,業界又有了許多新秀,民間有流言說天衣閣就剩名聲和太後娘娘的光環籠罩了,褪去這些,論實質可比不得其他幾家。
沈續霖接手後就扭轉了這種局麵,天衣閣本便基底雄厚,豈是其他後起小店能比的,沈續霖充分發揮了他的奸商本色,他不是要一家獨大,他是要壟斷,明麵上打價格戰逼其他商戶降價,暗地裏高價切斷了其他幾家的貨源,讓他們收了定金卻無法出貨,賠了高額的賠償金,他再趁機收購,把其他幾家吃的渣都不剩,倒是把人家的鎮店繡娘畫師全挖過來填充天衣閣,要不是太後多年前就放了話天衣閣不開分店,如今天衣閣早就是全國連鎖了。
珍珠作坊以前銷量不佳,彩色珍珠在天衣閣樓上捎帶著賣,賣不出去的就送去宮裏,這些年宮裏已經沒在外采購過珍珠了,全是太後的珍珠作坊裏產出的。
沈續霖覺著這樣不行,流來流去不都是自家的錢,他作為一個商人,牛怎麼可能吃自家的草,宮裏的采買他還是包著,天衣閣的用料他也承包了,其餘的都送去他的商行裏,和別的金銀器具加工在一起變成新的首飾,製造出了一加一大於二的利潤效果。
此外太後壟斷的旅遊業更是在沈續霖手裏大放異彩,這方麵太後其實沒費多少心思,她當年隻是提了個意見,後來許多事情其實是朝廷派了專人去辦的,在許多風景優美的地方設立了收費處,絕了平民百姓的足跡,達官權貴郊遊踏青都得收費了。
但許多達官權貴都有私人田莊,他們去自己的田莊別院裏放鬆消遣總不能也收費吧,太後當年提的建議是加重這些私人別院的稅收力度,意思就是,在有了祖宅的情況下,個人名下還有別的房屋,便得交重稅給朝廷。
當時這項措施捅了很多權貴富豪的馬蜂窩,這不就是針對的他們上層階級嗎,而且律例裏還專門提出了一條,皇家別院園林不算,好嘛,削去頂尖的剃掉底層的,專挑他們中間那一小塊來剝削?
後來便有人算過了,一座空院子放在那兒,每年交那麼多稅,又住不了幾天,太虧了,還不如賣了。
可是賣給誰呢?沒錢的買不起,有錢的估計都和他們一樣急著脫手呢。
朝廷這時候又出了新政/策,可以把閑置的宅院充公,朝廷會給一筆補償額,日後這宅子就歸公家所有,作為公共資源展出,無論平民百姓還是富家子弟,誰想進去住幾天便交幾天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