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羊癲瘋的端倪(1 / 2)

自從夢裏有了那兩個女人之後,我的心緒亂了。

憂愁常常無緣無故地攀上心頭,感到莫明其妙的空虛與淒涼,也會一時欣喜與期盼,卻總找不到為何欣喜,為何期盼。

我曾經是一個單純的人,悲得徹底,喜得通透。可如今,總有一種淡淡的憂傷彌漫在心間,總有一種切切地渴望凝結在眼眸,總有一些幻想在大腦中徜徉,我成了一個多愁善感的人。

對我的這種變化,香香很滿意。她說這是男人成熟的表現,是男人魅力的展現,是男人有思想、有內涵的體現。

妹妹小鳳卻很不樂意,她希望我回歸從前。她說簡單就真實的,簡單是幸福的,簡單是可以永恒的。

小鳳在飯桌上,當眾清晰的表達了她這一觀點。

當時在座的還有馬三,小東、小文、山杏、王媛、香香和我。

這是我第一次與馬三坐在一起吃飯,或許是我這幾年變化很大,他竟然沒有認出我,這讓我心裏準備好的難堪消失得無影無蹤。

想想也是,那時是我又黑又瘦,身高體重不及現在的四分這三,一口純正的西府農家口音,嘴上也沒有胡須,典型的農村野孩子。

那頓飯吃得愉快而輕鬆,香香風趣,小東幽默,小鳳說的話富有哲理又不失詼諧,我們其他幾個人圍著他們三個嘻嘻哈哈笑個不停。

飯桌上馬三話很少,但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故事因小鳳說起一塊墓中古玉而引起的。

小鳳所說的古玉害了人,而馬三故事裏的古玉救了人。

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說是甘肅省某個偏遠的村子裏,住著一個劉姓老太太,沒有人知道她的年齡,因為知道的人都死了。

老太太曾是遠近聞名的神婆,方圓幾百裏的大小廟宇和村鎮都流傳著她“伐神”的光輝事跡,到七十三歲還時常在廟宇跳“禹步”。

“禹步”是道士在“禱神”儀禮中常用的一種步法動作。傳為夏禹所創,故稱禹步。因其步法依北鬥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轉折,宛如踏在“罡星鬥宿”之上,又稱“步罡踏鬥”。

後來民間的一些巫婆神漢也照貓畫虎,學起了“禹步”。雖然他們沒有道士們走的精準,但動作幅度很誇張,並改“走”為“跳”,時間也增長,通常從晚上八點一直跳到淩晨一點,再加上一些亂七八糟的唱詞,使其觀賞性大大增強,從而深得廣大信徒的喜愛。

信徒們根本不管什麼“步罡踏鬥”,隻要靈驗、好看就行。

且說這劉老太太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其“禹步”跳得好,跳得時間長,常常跳得狂風大作,紙灰飛舞。

聽人說,這就是神靈上身了。

被神靈上過身的人,身體一般都很虛弱,說是傷了魂魄。可不知為什麼,這個劉老太太眼不花,耳不聾,身體一直都很硬朗。

後來村裏的某個年輕人“撞客”了,高燒不退,上吐下瀉,直翻白眼,請來了三四個大夫都不管用。

年輕人的母親就去求劉老太太,結果平常一直敞開著的神婆大門那一天卻關閉上了,而且再叫都不開。

眼看著兒子要喪命,那母親把心一橫,就開始在神婆門前“磕”起了響頭,從白天一直磕到了半夜,頭磕破了,血流了一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