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酒場上我好孤獨(1 / 2)

被臊了臉皮的田寡婦羞憤難當,她要找人說理。

一個潑婦要找人說理,也不知這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無奈。

要找誰去說理呢?田寡婦首先想到的就是二叔。二叔既是村委會主任又是代理族長,在村子裏最有權威。

經曆了一些事,她總算看明白,以前自己撒潑胡鬧,村裏人都躲著她,讓著她,並不是怕她,也不是她厲害,而是人家看在死去公公與丈夫的麵子上,不與她計較。如果真動起手來,自己隻有吃虧份,毫無便宜可占。

在農村,許多時候都是用拳頭說話的。

可論起拳頭,她一個女人家,小木匠又瘦弱得像個麻杆,能比上誰呢?

打不過,隻能找人說理。

因此,找人說理的,都是打不過人家,都是弱者。人與人是這樣,家與家是這樣,國與國也是這樣。看看美國,何曾主動要求說理過?不符合自己的利益,不服從自己的意誌,先嘁哩喀喳打上一頓,然後等著別人找他說理!

二叔是看著夕陽走進村子的。

接到二嬸的電話,他打算早上就往回趕,我的一句話攔住了他。

“二叔,你應該與古老師坐一坐!”

二叔自然知道古老師是誰,也明白我的意思。

古老師不僅即將成為女兒小鳳的研究生導師,而且還是女兒婚姻的介紹人,於情於理自己都應該前去拜望一下。

二叔點頭同意,我隨即撥通了小鳳的手機。

小鳳接電話時,古老師就在身邊。

古老師說,上門拜訪就免了,人多眼雜的,也不用去什麼高檔飯店,都是自己人,不需要那個排場。兩三斟酌後確定,邀上馬三,在南門外的“建基泡饃館”吃頓便飯,邊吃邊聊。

從這番安排上看得出,古老師已經將小鳳視作了自己的門生。

接到邀請,馬三欣然前往。

羊肉泡饃,古稱“羊羹”,已有近千年的曆史。其烹製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欲,食後回味無窮。北宋著名詩人蘇軾曾寫詩讚道“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

建基泡饃館位於西安市南門外的南關正街,屬於清真菜,是一家幾十年的老店,非常適宜朋友聚餐、休閑小憩。

為了避開高峰期,古老師特意將時間定在了上午十一點。

那天一起吃飯的隻有古老師、二叔、馬三和我,並沒有讓小鳳與小東參加。想著沒有他們在場,我們四人能更自在些。

吃泡饃時“掰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兩個巴掌大餅要掰成黃豆大小的均勻小粒,沒有多半個小時萬難完成。

這時,點上四個涼菜,要一瓶好酒,邊喝邊聊邊掰,愜意的很。

要酒時二叔想要瓶名貴的,卻被古老師攔住了。

“自己人,不圖那些虛名,西鳳就好!”古老師誠懇的說。

二叔見古老師是真心實意,也就沒有再客氣,要了一瓶“墨瓶”西鳳。

這一次,二叔真正地放開了。他顯露出了能吃、能喝也能說本來麵目,這讓馬三既感到意外,又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