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的觀眾以華區為主,一是鄭鐸的作息時間,與華區接近;二是鄭鐸是華人,華區的觀眾代入感更強。
那些歐美的觀眾在第一天瞧個新鮮之後,很少會來直播間。
畢竟來了也隻是看鄭鐸睡覺。
總不能半夜爬起來吧?鄭鐸如果是個美女,或許會有人這樣做。
對於鄭鐸的關注,多數的外區網友是通過刷社交平台。
今天,社交平台上上傳的視頻,一部分是鄭鐸在林間尋找美食,然後製作晚餐,說實話這的確吸引了一部分歐美區的觀眾,但僅僅是一部分而已。
直到鄭鐸與宋依合唱的視頻出現,才徹底引爆了整個歐美區!
“哇哦,他唱的是英文歌!”
“很好聽的一首歌,我已經下載了。”
“我也是位老人,鄭先生唱到我的心裏去了,我想藍星了,那是我的故鄉。”
“真是個充滿奇跡的老人。”
“直播現在還開著嗎,我要去看看。”
鄭鐸的視頻火了,網友們紛紛轉載,點擊率飆升。
歐美區的媒體以《遺落在藍星的老人在唱英文歌》為標題大肆報道,鄭鐸的故事再一次得到傳播。
如果說第一次的媒體報道,讓外區的網友知道了鄭鐸的存在,那這次的報道,讓這些網友想要更深層次的了解這一位老人。
跟鄭鐸是華人,會給華區的觀眾帶來親切感一樣,鄭鐸唱英文歌也讓外區的網友倍感親切。
華區深夜的直播間,人數瞬間暴增!
從原來的三十萬,漲到兩百萬,再漲到七百萬,峰值時甚至突破了一千萬的大關!
負責深夜檔的年輕的教授何時見到這樣的場麵?
他深知自己隻是拿來湊數的,正一本正經講著藍星的曆史知識,就看見人數蹭蹭蹭的上漲,跟做夢一樣。
“老人是在睡覺嗎?”
“什麼時候再唱歌啊,他唱得太好聽了。”
“他如果生活在飛星就好了。”
“他現在的生活也很酷啊。”
“好懷舊的小皮卡。”
“鄭先生幾點鍾會醒,我想看看他接下來要做什麼。”
“年輕的主播知道嗎?”
“這主播好像不太行啊,說話都結巴了。”
年輕教授還真結巴了,一下湧進來這麼多人,而且一看名字明顯都是外區的,雖然他們發送的彈幕被實時翻譯成了中文,但還是覺得緊張。
“你,你們好,歡迎來到直播間,現在老人還在休息,我正在講關於藍星的曆史知識。”
年輕教授名叫何童,有過在外區學習的經曆,所以用英語交流並不困難。
外區的觀眾見何童會說英語,頓時來了興趣。
“那主播給我們講講歐美區的曆史吧,從大航海開始講。”
“好的,沒問題,讓我們對照著現在的藍星來講述。”
難得有這麼多觀眾,何童既緊張,又興奮,恨不得將自己知道的相關曆史全部傾倒而出。
不得不說,他的知識儲備是真的夠,各種曆史事件信手拈來。
但自己知道和說給別人聽是兩回事。
觀眾起初還有點興趣,可聽著聽著,總覺得昏昏欲睡。
於是直播間的人數又開始減少。
從一千萬開始,減少到八百萬,減少到四百萬,最後隻在五十萬上下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