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2)

《惡樂觀》第六章入門登記

老子!

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試問天底下,那個讀書人不認識老子?盡管大唐采用儒家的“四書五經”為核心的科舉製度,在社會上掀起一陣儒風,然而被孔子喻為“龍”的老子的道家並未沒落。

相反,因老子姓李,大唐天子姓李,便特別推崇道教,尊老子為始祖,自稱老子後裔。

唐帝王以道教為“本朝家教”,始終扶植和崇奉道教。

“前輩實在笑我,學生哪有不知老子?”談到老子,孟宇不再以晚輩自稱,而是一讀書人的方式自稱學生。

而這一個“學生”在中年胖子看來,就是讀書人的矯情,鄙夷地看了一眼孟語一眼,說道:“那你可知老子的身份?”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曰聃,楚國苦縣人。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讀,聰穎勤快。晚年在故裏陳國居住,後出關赴秦講學,死於扶風。其死後留下一本《五千丈》,即《道德經》……”

“經”字剛開口,孟語便被中年胖子拍了一下後腦勺,生生把他打斷,頓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讀書人就是迂腐。”中年胖子看著孟語,一臉鄙夷,繼續說道:“這些都是你從書上看的吧?”

“小生不才,也隻記得這麼多。”孟語是說實話,“四書五經”都背不過來,怎麼有閑心去看其他書。

“還是我告訴你吧!老子在上三皇時是玄中法師,下三皇時是金闕帝君,伏羲氏時是鬱華子,神農氏時是九靈老子,祝融時是廣壽子,黃帝時是廣成子,顓頊時是赤精子,帝嚳時是祿圖子,堯時是務成子,舜時為尹壽子,夏禹時是真行子,殷商時是錫則子,周文王時是文邑先生,……據說也是文王的守藏史。”中年胖子說了一大堆,速度很快,頓時讓孟語大腦短路,愣是沒反應過來。

當然,這些記載都不是經書和正式傳記,讀書人自然沒有幾個知道。

“還有,老子並未死,當年他留給關令尹喜留下《道德經》之後就騎牛西去,乃是回到了修真界之中。而老子也隻是修真界那位神話級人族的一縷分魂來到此界傳授學識罷了。”中年胖子談到那位神話價人物的時候,眼神流露出敬畏之意。

“那位神話級人族是誰?”孟語納悶了,幹嘛不直接說出名字,真是勾引別人的好奇心。

然而,中年胖子卻一臉嚴肅,道:“天機不可泄露,有些話,有些人,我們不能說出了,否則……”他指了指天,“人在做,天在看。”

聞言,孟語有些不讚同,他曾看到一個樂於助人的勇士,在貪官的手下含冤入獄,就因為打了一個在光天化日之下調戲良家婦女的紈絝子弟,結果一夜之間“暴斃身亡”。任何人都明白這個“暴斃身亡”的意思,隻是沒人敢揭穿,後來那個貪官還官升一階,而那個紈絝子弟生活繼續欺男霸女。

“我說的天,並非是天空,而是指那些足以成為天的人。”中年胖子似乎怕孟語這個讀書人誤解為天機循環,因果報應,這才做出解釋。其實,因果報應,也算是一種天的做法,不過,規則還是掌握在大人物的手中。

中年胖子的解釋,孟語也理解。如今天下太平,但若是你罵了天子,不出一天,便有人那你歸案,這“天”……天子還是在看著的。

經過幾番談話,中年胖子也明白眼前的這個讀書人恐有滿腹經綸,卻對修真界一無所知,當下又給孟語普及了一些知識,要不被人殺手還不知道怎麼回事。

孟語仿佛聽戲般,竟聽得入神,實在是那些已經超脫了他的認識,禦劍飛行,興雲布雨,吞雲吐霧……實在是驚奇不已。這樣的結果是,他竟然對那些凶險竟然沒有上心,反而是熱心向往,恨不得快點到修真界,學點神通,早日成為仙……修士。

兩天後的一個中午,中年胖子抓著孟語騰空飛行。

“前輩,我們這是要去哪裏?”兩日的飛行,孟語身體有些吃不消,隻有晚上的時候才會停下來注意,給他一點喘息的機會。他不知道中年胖子打算帶他去哪裏,不過看方向,赫然是向著海邊。

話說從他出生到現在之見過數一丈長的大河,還沒見過大海呢,聽說大海一望無際,能看到天水交界處,令他十分向往。倘若這次真的是去改變,他倒是想領略大海的磅礴。

然而,這次注定無緣。

“自然是去明鏡台,放心吧!一個時辰就到明鏡台了。”

“明鏡台?”孟語一愣,明鏡台不是梳妝鏡嗎?

一個時辰後,孟語終於見到了明鏡台。

一座不起眼的碎石山澗裏,赫然有一塊平整如刀切的石壁,石壁不大不小,剛好夠兩人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