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京都生活(1 / 2)

吸取西漢滅亡的教訓,光武帝開始以“柔道“治天下,並且采取一係列措施,恢複、發展社會生產,大大緩和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危機,經曆二三十年的休養生息,社會開始日漸安定,人心思上。

曆史的畫麵,開始慢慢的展開。

社會雖然越發安定繁榮,但是班家卻越發的困苦。

父親班彪的去世,更是讓班家的生計更加的困難。大哥班固這個時候,隻好從京城遷回扶風安陵老家居住。

回家居喪期間,班固一邊養活一大家子人,一邊開始繼承父親未競之業。

班固認為,父親班超已經撰成《史記後傳》的部分,內容還不夠詳備,布局也需要大大改進;沒有撰成的部分,需要重新續寫。於是他在父親已成《史記後傳》的基礎上,利用家藏的豐富圖書,正式開始了撰寫《漢書》的生涯。

大哥班固這麼不閑著,就引出來事端。

永平五年(公元62年),正當大哥班固全力以赴地撰寫《漢書》的時候,有人跳出來告發了,說班固“私修國史”,於是,班固被捕關進了京兆監獄,書稿也被官府查抄。

要知道當時,不僅“私修國史”是被嚴格禁止的,甚至“國史”一般也不能為個人所擁有。史載,漢元帝時東平王劉宇上書求賜《太史公書》被拒絕之事,即可證明。

班固雖是外戚後代、儒學世家子弟,但他本身卻連個官階很低的郎官都不是,卻如此大膽,敢於私修國史,豈不是觸犯了朝廷大禁!

更何況,前不久,扶風郡有一個叫蘇朗的人被人告發偽造圖讖,就被捕入獄後,很快就被處死。

麵對這種危機的形勢,班家老小可以說十分緊張,害怕班固凶多吉少。班固一倒,他們班家又如何生活下去。

而立之年的班超知道這個時候,不能再沉默下去了。為了營救哥哥,班超立即騎上快馬從扶風安陵老家急馳京城洛陽,他要向漢明帝上書申訴,為哥哥雪除冤枉。

膽識過人的班超,第一次來到京都洛陽。

班超一路前行,策馬穿華陰、過潼關,趕到洛陽上疏為班固申冤,從而引起漢明帝對這一案件的重視,特旨召見班超核實情況。

聰明的班超並沒有為兄長狡辯,而是將父兄兩代人幾十年修史的辛勞以及宣揚“漢德”的意向,完完本本的告訴了漢明帝。

而這個時候,扶風郡守也把在班固家中查抄的書稿送至京師。明帝讀了書稿,對班固的才華感到驚異,稱讚他所寫的書稿確是一部奇作,於是下令立即釋放,並加以勸慰。

明帝讚賞班固的誌向,器重他的才能,立即召他到京都皇家校書部供職,拜為“蘭台令史”。

就這樣經此大難的班固,在弟弟班超的幫助下,再次為官,回到了京都洛陽。

老父已經過世,兄長在京為官。三十歲的班超這一次也隨著兄長班固,和母親一起,來到了洛陽。

當時的班超,可以說躊躇滿誌,他的願望天真而簡單,那就是用他的滿腹經綸,換得一世輝煌。

可是現實就是殘酷的,對誰都一樣。

三十歲,已經到了而立之年,並且成家立業,來到洛陽的班超,並沒有得到什麼征召,又不好意思讓大哥班固養活,生活所迫,開始為官府抄書,以此來維持他一家人的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