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人

大宋元祐四年六月,沈蕙羅離開永裕陵,跟隨入內內侍省都知張茂則回到東京大內。那年她五歲,宮籍上的身份是先帝神宗美人陳氏的侍女。

陳美人於這月病逝。神宗趙頊駕崩時,她自請出宮,為大行皇帝守陵殿。離世之前,她孤寂地在永裕陵渡過了四年時光,生命中大部分的樂趣是由在她膝下承歡的蕙羅帶來。

她一直是蕙羅記憶中的母親,蕙羅是先認識了她才開始認識這個世界。蕙羅叫她“媽媽”,她亦對蕙羅視若己出。在陵園中,所有人都知道蕙羅是陳美人的養女,但這身份卻不能在宮籍上得到確認,因為蕙羅是一名宮人的私生女,而後妃的養女必須身家清白。

蕙羅沒有見過生母,隻模糊地意識到她已過世,唯一遺留給她的東西便是這“沈”的姓氏。她還太小,尚不知為此感到悲哀,直至養母薨逝,她才首次意識到有一種摧毀現世安穩的事物叫死亡。

她此前一直生活在陵園,卻不曾覺出這個特殊環境本身帶有的死亡氣息。在陳美人的嗬護下她的日子過得近乎無憂無慮。靜謐的永裕陵鬆柏蓊鬱,青煙嫋嫋,她喜歡在空曠無人的陵園中奔跑,也喜歡在秋蟲唧唧的月夜依偎在母親懷中,感覺她溫暖潔淨的衣香,看著她們被月光掃落的單薄影子堆積在一處。

陵園中人都喚蕙羅的養母為“陳娘子”,蕙羅不知道媽媽的名位是“美人”,但她一直知道媽媽是美人。她常聽人私下讚歎母親的美麗,但在這一片讚美聲之後響起的又往往是一陣歎息:“這麼年輕,真可惜……”

陳美人進入陵園時才二十多歲。隨著先帝撒手人寰,她的青春也與那些被剪斷命脈的春蘭秋菊一起,被送上了神宗的祭壇。但她似乎並未因此哀怨自憐,獨守青燈下的她神情總是安寧平和的,在看著蕙羅的時候,她的笑意總會在眸中淺淺漾開,那和悅之色令人如沐春陽。

她絕少在人前顯露悲戚之情,蕙羅第一次見她落淚,是在提起一個關於兄弟姐妹的話題時。

一日,蕙羅在陵園中見到兩位容貌相似的侍女,侍女說她們是姐妹。年幼的蕙羅並不清楚“姐妹”的含義,於是兩個姑娘耐心解釋,逐一向蕙羅說明何謂兄弟姐妹。

都擁有同一個媽媽,那就是兄弟姐妹了。蕙羅最後這樣想,且回去問母親,自己有沒有兄弟姐妹。

陳美人沉默片刻,然後把蕙羅抱至膝上,輕聲道:“有的,蕙蕙有個哥哥,隻是不在這裏……”

“哥哥在哪裏?他長什麼樣?”蕙羅問。

她沒有等到母親的答案。須臾,一顆有溫度的水珠滴落在她額上,頓時令她惶惑不安起來,旋即放棄了再次的追問。

從那天起,陳美人有了些許變化,她並未經常哭泣,但比往常更沉默,在懷抱蕙羅之時偶爾會有長久的愣怔。

元祐三年的冬季,她病倒了。遷延至次年春天仍未見好,病勢倒更為沉重。

東京宮中有內臣攜太醫前來視診,太醫除了開方配藥,亦委婉地請陳美人身邊宮人平日對娘子多加勸慰,避免其憂思鬱結。

宮人們遵囑對陳美人好言相慰,說一些友善和美,卻又無關痛癢的好聽的話,陳美人恍若未聞,但常會伸出一隻枯瘦到指節畢現的手,牢牢抓緊身邊人的手臂,帶著一種罕見的執著神情,反複說一句話:“我想見十哥。”

在她重複千百遍後,終於有人應之以喜訊:“皇太後遣人傳話了,三月神宗皇帝大忌時,十大王會隨官家前來拜祭,到時也會過來見娘子。”

神宗皇後向氏無子,如今的皇帝是朱太妃之子趙煦,陳美人之子是神宗第十一子、今上異母弟趙佶,因神宗第十子趙偉出生不久即夭折,故宮中人口頭上不把他計入皇子排行,而稱趙佶為“十大王”。

皇太後向氏的承諾給了陳美人一點希望。仿若在燃燒殆盡的生命之燈裏注入了一脈香油,她的眼中有了新的神采,病態亦稍減一二,甚至還強打精神,取出針線,為兒子親手做了一件衣裳,以驚人的耐性在衣緣袖口繡上精美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