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上巳節,大宋民間有踏青春遊的風俗,往年皇帝也會帶宮眷遊幸瓊林苑、玉津園等皇家園林,今年因國喪之故,趙佶取消遊幸,隻召集女眷及部分宮人,在後苑瑤津池水榭品嚐福建新運至京中的龍鳳團茶。

向太後在佛閣誦經,朱太妃自先帝駕崩後就閉閣不出,倒是元符皇後劉清菁在趙佶邀請下帶著蕙羅與安如茵等款款而至。

寒暄之後趙佶貌似隨意地問了劉清菁一句:“先前嫂嫂挑的香爐,如今用得可好?”

“甚好,”劉清菁含笑道,“整日炷著衙香。”

趙佶眼瀾暗斂,微微一笑,未再接話,但聽劉清菁向懷孕九月的皇後王素絢噓寒問暖。一側的鄭瀅卻雙眸暗轉,目光悄無聲息地在劉清菁與趙佶麵上迂回一番。

龍鳳團茶是精選當年新茶製成的茶餅。細采茶芽,浸泡水中,挑選形狀勻整的芽葉蒸青後冷水清洗,繼而小榨去水,大榨去汁,再置於瓦盆內兌水研細,入龍鳳模壓餅並烘幹,外盒塗飾金銀盛之。龍團、鳳團八餅重一斤,品質最佳的小龍團二十餅重一斤,價值黃金二兩,實際千金難求,若非皇帝賞賜,外人極少嚐到。如今品嚐的是今年入貢的第一綱新茶,名為“龍焙貢新”,為最早上品。

趙佶挑了一餅小龍團,交給鄭瀅請她碾磨。鄭瀅剔去茶餅外層密封的膏油,先以淨紙密裹茶餅捶碎,然後用一銀質舟形茶碾細細碾磨。與此同時趙佶注水入黃金湯瓶,置於茶爐上候湯。

少頃鄭瀅碾好茶末,用蜀東川鵝溪畫絹製成的茶羅細細篩過,然後將篩好的細白茶末奉至趙佶麵前。趙佶俟湯瓶泉水溫度適宜,先提起湯瓶注湯入一紺黑色的建安兔毫盞中,使其發熱後加入茶末,再注湯少許,將茶末調至極勻,如融膠狀,才又沿著杯盞徐徐添注熱水入內,隨即持一柄黃金茶匙在盞中環回擊拂,指繞腕旋,不疾不徐,狀甚悠閑。

茶湯麵色鮮白,在他擊拂下盞麵乳花泛起而浮沫不生,趙佶又輕拂薄引,令那盞麵上的白色乳花錯落有致,觀之宛若疏星淡月,斷雲微渡,儼然如手繪丹青。

觀者紛紛歎服,交口稱讚。趙佶含笑稱“慚愧”,卻怡然有自矜之色,命內臣將茶先分給元符皇後。

劉清菁微微欠身道謝,略飲少許趙佶所點之茶,又微笑道:“官家貴為當今天子,卻親自分茶予妾,妾領此殊榮,於心不安。若官家不覺妾唐突,妾願點茶一盞,還奉官家。”

趙佶欣然道:“早聞嫂嫂茶藝精絕,可惜往日未嚐得見。今日嫂嫂若肯賜教,我等實乃三生有幸。”

言罷命內臣向劉清菁奉上茶餅與茶具。劉清菁命安如茵助其碾茶,自己亦如趙佶般注水候湯,熁盞注湯調茶末手勢與趙佶相似,但持茶匙擊拂時輕重緩急頗有異處,柔荑提匙,素手運腕,起落不定,若蝶舞花間,時歇時飛,姿勢優美之極。

而更妙的是她腕下茶湯乳花,時而如亂雲飛渡,時而如寒江照影。她持匙如運筆,引動茶紋水脈,舞出鐵畫銀鉤,少頃稍稍一停,但見盞麵有一幅畫麵呈現,竟是一隻翩翩展翅的飛燕。

趙佶原是坐於主席靜觀,此刻聽劉清菁周圍人齊聲驚歎,立即起身走至近處低首細看,旋即亦頷首稱讚。

乳花層層消散,飛燕瞬息間幻滅。劉清菁略一笑,又繼續運腕擊拂,引匙作畫,很快又繪出一枝花,狀若折枝芙蓉。

趙佶撫掌稱妙。芙蓉消去,劉清菁再擊乳花,最後牽引茶紋畫成的竟如一幅速筆畫成的美人圖,削肩低首,脈脈回顧,意象有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圖。

劉清菁此刻停手,儀態安閑地把茶匙遞給安如茵,然後命蕙羅托起茶盞,奉至趙佶麵前。

趙佶目視茶盞,周圍海棠凝露,梨花勝雪,桃瓣輕如剪,卻都敵不過這一脈稍縱即逝的乳花給他的驚豔。末了他隻是擺首歎息:“我今日才知何謂班門弄斧。嫂嫂見笑了。”

劉清菁站起欠身:“今日春風猶帶寒意,點茶許久,妾亦有些乏了。官家容妾先行告退。”

趙佶一揖相送,她迤迤然轉身,含笑離去。

茶敘後眾人相繼散去。皇後回寢閣歇息,鄭瀅去佛閣陪太後誦經,趙佶甚感無趣,信步於後苑,行至海棠花樹下,見王湲正與孫小鸞在前方不遠處相對蹴鞠。兩個美人兒手牽緗裙,玉筍尖尖,略顯笨拙地把球踢來踢去,興致倒頗高,直踢得翠翹搖曳,兩袖飄飄,彩球旋舞間她們不時迎著春風笑,聲如銀鈴,頗為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