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二。
大清早,宣德門外已是人山人海,比得上元夕之夜,皇帝與民同樂的陣勢了。
宣德門乃是皇城正門,雄闊高聳、威嚴肅穆,亦被稱為宣德樓。
辰時許,樂聲響起,皇後的儀仗到了宣德門城樓上。隨她一起登上城樓的除了禮官、隨侍,還有百名兒童,正是在宮中就學的少年軍。
城門外的喧囂聲一下暴漲,卻是百姓看見皇後儀仗的歡呼。宋時,百姓見到皇帝皇後儀仗出行,是不用下跪叩拜的,躬身行禮即可。但此時城外呼啦啦的一片,有跪下的,有打躬的,好在有值守的兵丁維護秩序,沒有亂起來。
片刻後,城外安靜了下來。禮官宣讀詔書,駢四儷六、華文美字,讚揚興學善舉。百姓聽不懂,也不關心。
詔書宣讀完畢,又有禮官唱道,“淨手。”
隻見百名內侍,端著木盆走到站立的少年軍跟前。兒童一個個麵色莊重,認真的將香皂在手上搓幾下,再伸進水中洗淨。
皇後與少年軍一樣的舉動,用香皂淨手後,接過女使遞上的手巾輕輕擦拭雙手。她已然聽見,城下嘩然一片的驚詫聲音,是百姓見到了皇後與百子一同使用香皂的情景。
驚詫過後,謠言想必不攻自破。
儀式還在繼續。隻見百名兒童,每人都從身後抽出了一棵大蔥,忽然用力的向城外拋出去。這卻是古禮,名曰開聰明。小兒開蒙入學頭件事,就是向教室裏拋蔥,寓意開啟聰明、增長智慧。
皇宮中成立了第一所小學,少年軍就是第一批的學子。此後將會成為慣例,每年都會選邊軍子弟入學。東京城其餘百所小學也將陸續建立,所需費用由皇後捐助。
城下熱鬧無比,拋出的大蔥人人爭搶,似是能帶來好運。
的確是好運,免費入學讀書,還管飯食,不是好運是什麼?這是皇後娘娘仁德,愛民如子,福佑蒼生。城下磕頭謝恩的百姓更多了。
當天即有官員上書,盛讚皇後娘娘善舉。朝中大臣更有眼明心亮者,當堂言道願效仿皇後娘娘,捐資建立學堂。這等留名青史之事,一眾官員無不景從。
出人意料的是,此事經過幾天發酵,爆發了更大的聲勢,數百位京中豪門商賈,聯袂叩闕,言稱願承擔建學的全部費用。
這卻是意外之喜了。由皇後開端,倡導興辦小學,引發了全民響應,一時蔚然成風,人人以資助辦學為榮。
大宋讀書的熱情那是相當高的。皇帝親自勸學,熱情能不高嗎?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誌,五經勤向窗前讀。
坤寧宮裏很安靜。皇帝坐在窗前的軟塌上,歪著身子,倚靠著矮幾,很是愜意。宣德樓皇後親身試皂,造成的影響巨大,超出了皇帝趙禎的意料。
百姓購買香皂的熱情,重新被點燃,而且更增了一份榮耀。尤其是百所小學,收貧家子弟入學之舉,不僅百姓感激,士林同樣讚頌,畢竟這是大昌文教之事。皇後如今在民間的聲望,那簡直堪比天女、觀音一般的神佛了。
皇後一邊看著賬冊,一邊回答皇帝的問題,“官家,看這幾日的勢頭,香皂的銷量還要增長,已經超過以往兩成了。”
香皂和果酒,為皇帝趙禎賺來了大筆收益。此錢可不歸朝廷,而是進了皇帝的內藏,也就是皇帝私人的錢財。如今,皇帝趙禎可是富的流油,財大氣粗。
他拿出一部分貼補朝廷開支,屬於自願,政事堂卻是無權支配。但三司使盯上了他的錢袋,已經支借了數筆,卻連個借條也不肯寫。
總算是對朝廷有所補益,不像往日那般,一副捉襟見肘的拮據模樣。
剛才寬鬆了幾日,就有官員上書,言秋季洪訊將至,汴河水勢有所上漲,奏請撥付專款加固堤壩,以防水勢過大,造成潰堤。就不能讓皇帝過個年嗎?
抱怨歸抱怨,河堤還是要修。一旦發水,開封首當其衝,總不能讓皇宮泡在水裏。唉,皇帝長歎一聲,會賺錢的官員太少了。不能總指望著兒子賺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