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貨,離島,搬貨,上福船,一通熟練的操作,福船在天黑前再次楊帆啟航。
“海爺,搬好了。”
“那二十幾件重貨搬進密艙了?”
“嗯,放妥了,普通貨點清單時多了兩件,打開看了沒問題,都堆放在隔艙。”
“嗯我知道了,你和他們去洗漱休息一下。”
忙活了半天,大家夥都累了,翁海點頭接過巴奇遞過來的冊子,拍了下他的肩膀說道。
“這趟海上風平浪靜,交接貨也非常順利,海神保佑啊。”
鄧九捋著胡子,望天感慨一句,像翁海這種跑海搞運輸的,最怕的遇到惡劣天氣,所以每次出海都要祭拜一番。
海龍王,海神娘娘,閩省很多地方祭拜的是媽祖,沿海各地的風俗習慣雖都略有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一樣,為求出海心安,保佑風調雨順。
“老九啊,我在想是不是提前退得了。”
翁海的心情不錯,看表情,先前眉眼之間的憂心如今已經一掃而空。
“退吧,你這一年中有意將很多事都交給巴奇辦,相信那時的你心意已決,提前回去含飴弄孫吧。”
星空懸頂,深藍海域,水天一線的景色美輪美奐。
不管奔波於海上的行海之人如何攪亂,海的魅力永遠帶著震撼人心遐想與憧憬。
“嗯,上岸後交接完,把銀子分一分,我就回家頤養天年去。”
………
星塘渡口。
十幾名家丁打扮的男子立於渡口兩側,一名束發留須,身穿灰色長衫的中年男子走上岸邊石墩,抱拳隔空朗聲道:“
“海爺!辛苦了!”
福船進港,站立甲板的翁海望著岸上的中年人,爽朗一笑,抱拳回禮。
中年男子姓李,是林雄的得力幹將,專門打理商行和巨鯊幫的內務。
翁海的接貨卸貨都與這位李管事接洽,私底下,相談甚歡。
船靠岸,李管事快步上前迎下船的翁海。
“一看翁兄的臉色就知道這趟交接順利,走走走,咱倆上茶館坐,這裏留給他們點算。”
李管事行事風風火火,連珠炮的語速說完,滿臉笑意的伸手拉著翁海就要走。
“李兄,貨當麵點清,咱要公私分明,再說了,這批貨不一般。”
翁海拽住李管事,探身小聲道。
“對對對,一見到你們提前進港,高興過頭弄岔了,先清點先清點。”
李管事有些懊惱的拍了下掌,叨叨念的走到貨物前。
點算的步驟都差不多,開箱查看物品有無損壞,清單上的件數和渡口壘放的件數比對,半個時辰後,李管事滿意的點頭,揚手吩咐手下搬上馬車。
這批貨要運回番禺,不過不是從這個渡口出,而是運到星塘的另一側渡口,乘巨鯊幫的快船分批摸黑離開。
…………
番禺城內。
城中心,繁華的炮仔街,琳琅滿目的商鋪,行人川流不息,醒目三叉路口,一間翁記茶館賓客如雲。
這間翁記茶館,就是翁海為自己留的後路,二層茶樓的後麵還連著座二進小院。
星塘卸貨後,眾人在島上修整了幾日,便各回各家抱媳婦逗娃,等待下一次出海通知。
王聰和七娘跟著翁海回番禺,每年的七月十八是顏鵬父子的忌日,王聰這五年來,都以七娘義子的身份拜祭先人。
顏鵬與七娘成親後,在番禺城買了間小院,後來顏鵬父子出事,七娘將小院賣了,把銀子交給當時正在造船的翁海周轉。再後來,翁海買樓開茶館,他在後院為七娘留了間廂房,茶館每月的紅利也為七娘存了一份,無論以後七娘去或留,有銀子傍身總不會有錯。
“回來了。”
頭上簡單的盤著發髻,一身樸素的布衣,翁嬸一臉笑意的溫聲迎上前。
王聰進茶館後,便輕車熟路的幫忙端茶,續水,忙活開。
“阿聰,別忙了,進後院上香去。”
“誒。”
翁海和翁嬸育有一子一女,長女已出嫁,夫婿是城內一家綢緞莊的東家,家道殷實。兒子翁絎羽,年方十一,就讀城東一家私塾,翁海不希望他跑船,隻希望他多讀書,即便以後科考不行,隻要識字會寫,那他在粵東就不怕找不到事做。至於翁嬸,她為人豁達,待七娘如妹,對王聰也非常照顧,人品口碑在炮仔街響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