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兩難的士紳(1 / 2)

在騎兵戰已經分出勝負的情況下,明清雙方的步兵也同樣開始了接點,並且已經漸漸處於白熱化。

一波波雜兵不斷的呐喊著前來,冒著漫天的箭雨,忍受著傷亡,洶湧的撞擊在隊列嚴密的清軍步兵陣列上。

然後片刻間,就被清軍步兵給擊的粉碎,然後狼狽不堪的潰退下來。

但是闖營的雜兵卻是多的令人發指,雖然一波波攻擊被不斷的擊潰,但更多的雜兵卻是如同海浪一般永無止歇,不斷的洶湧而來。

傳承於明軍的清軍步兵,對敵時的戰術相差並不大。

同樣是先行箭雨拋射覆蓋,然後十數步內便即短槍、手斧一類近戰武器齊擲,然後便是刀盾手衝撞向前,展開肉搏。

這種套路,闖營經曆過已經不知道多少,雖然雜兵一如既往的表現的極其猥瑣,大部分時間還沒衝至近前,便即被清軍的遠程火力覆蓋下,這些雜兵根本就撐不過三輪箭雨,便即轟然而散。

但是闖營上下卻是根本不在乎這些雜兵的表現,對於他們而言,指望雜兵一擁而上取勝,那簡直是在做夢。

這些雜兵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對峙時充個人數,決戰之時疲憊敵軍,消耗敵軍的遠程火力,僅此而已。

若是個別悍勇的,能夠殺至清軍陣前,就算沒有取得首級戰功,這些脫穎而出之人也會被挑入銳兵之中,在待遇提升一大截的同時,也擺脫了炮灰的命運。

而如今的河南大地,就如同他們數年前在崇禎十五年李自成入河南時一樣,各地已經沒有了活路的農民紛紛加入,給他們帶來了充足的炮灰資源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沉重的後勤壓力。

在兩年前滿清失去對江南的控製後,滿清的財政便即立即失去了最大的源頭,但是要支撐的軍隊數量依舊是那麼多,這就似乎一下子到了崇禎初登基之時一般無二。

崇禎皇帝靠著爺爺與大哥積攢下來的家底,才能十分豪橫的直接答應袁嘴炮漫天要價的一年六百萬遼餉,直接掉進了這個坑裏,再也無法從中全身而退。

畢竟這個坑裏可不僅僅是遼東那幫子武夫,還有滿朝上下無數可以從中分潤一二的官僚們,因此盡管第二年袁嘴炮就被千刀萬腡了,但是遼餉這個坑卻依舊是無數官員的推動下,一直持續了下來,哪怕還沒幾年崇禎就將之前的家底耗個淨光,他卻也無法撼動如此巨大的利益集團,隻能向普通百姓加稅派餉,最後官逼民反,自己掛在樹上。

而滿清做為小族臨大國,本身就有極強的危機意識,不可能如同崇禎皇帝那般屁事不懂,崽花爺錢不心疼,一直到沒錢了這才去想該如何掙錢。

滿清顯然不是崇禎初登基時那個小毛孩能比的,在多爾袞時代時,便即開始未雨綢繆,雖然結果與朱聿鐭幹的差不多,但手段卻比朱聿鐭溫和的多。

滿清在節節勝利之時,對於首鼠兩端的士紳是親善拉攏的,在失敗之後也沒有太過於為難於他們。

對於心向大明的士紳,勝利時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打著以事實說話,讓這些士紳慢慢對大明死心。

但是到了江南盡失之後,多爾袞便立即露出了雪亮的獠牙,對於這些原本親善大明的士紳,在朱聿鐭在江南‘倒行逆施’之下,已經開始陸續粉轉黑的情況視而不見,全部都選擇抄家滅門,而且還是將之前已經采集到的證據全部公示出來,讓所有人都明白他們是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