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借”字生財(1 / 3)

第九章“借”字生財

引子

任何事情都有轉角處的希望,身在苦難中的窮人隻要找到打開財富的鑰匙,便苦盡甘來。譬如,學會巧妙運用“借”字,就是一種高明的快速致富手段。

1.學會用別人的錢發財

有些人想創辦自己的公司,可又不停地埋怨自己沒有本錢,無法涉足商場。是的,涉入商場,同樣需要的是“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初涉商場的經營者創業時,須有一定的資金,才能使自己的事業有效地運轉起來。不論是多麼好的目標、設想和計劃,如沒有一定的經濟力量作為支撐,隻能是紙上談兵。難怪許多的經營者認為:資金是維係事業生命的血液。

現實生活中,籌措資金的方法有多種,借貸是籌措的主要方法之一。可總是有許多經營者,前怕狼後怕虎,不敢借貸,不願舉債,從而耽誤了許多發家致富賺錢發財的機會。記得美國著名的小商品經營大王格林尼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商人敢於拿妻子的結婚項鏈去抵押。不正是提醒人們在經商過程中要勇於借貸嗎?

隻想小心謹慎地做自己的生意不敢借貸,往往在商場上成不了什麼氣候。而大膽地前進一步,勇敢地向銀行貸款、舉債,則往往會走向成功。其實,在某些時候,機會使得你強迫自己貸款,這樣能夠幫助自己達到獲取利潤的目的。

事實上,在商場,如果不是為了消費,為什麼不可以貸一萬元或許更多一點錢呢?把貸來的錢用於投資你看準了的項目,一年或二年之後,當你還清本息,你的銀行賬戶上還可以留有一大筆錢。當然,你必須首先還清本息,並且貸款利息要高得很。然而,你還是賺了錢,這筆錢是如何賺來的呢?因為貸款的利息是一筆驚人的財富,它是強迫你加緊幹的有力動力。如果你不使資金周轉起來並創造利息,你可能連貸款的利息都還不上。

愛默生說過:“我最需要的就是讓別人來強迫我做那些我自己能做,並且該做的事情。換句話說,就是需要一種壓力。”貸一筆款,給了你一種自然而然的壓力。因為這種壓力,使你不得不放棄首先消費的打算,同時,也改掉你懶散的壞習氣,使你手裏的資金很快周轉起來,自覺和不自覺地投入到生意的繁忙之中。

成功的經營者們常常這樣說:“借債就是一把雙刃的劍,你若小心運用會使你致富,你若不小心,會適得其反。”借債有其不利的一麵,但關鍵要看是什麼債。若是消費性借貸,那的確應極力避免。但“投資性借貸”又是另一種情況。事實上,少有白手起家的富翁不借債的。富人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們深知借錢、貸款的力量。一個人可能撬起他雙手根本無法承擔的重量,提到這個原理,我不得不提科學家阿基米德說的話:“給我一個支點,我便可以撬起地球。”

杠杆原理便是利用借貸的款來使一個人的小耕耘變成大收獲。杠杆原理和下麵四個字有關——別人的錢。不願借貸別人的錢,不願負債,那麼,隻能“保守”地守著攤子,世界上就有這麼一個人。

據有關資料刊載: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的前任董事長伍德拉是位極保守的金融家。他一生最厭惡負債,經濟蕭條前夕,他剛好供清公司的全部貸款。一次,公司裏一位財務負責人要以9.75%的利息去借一億美元的資金來興建新建築時,他馬上回答說:“撤了他,可口可樂永遠不借錢!”他的謹慎戰略使可口可樂公司在經濟大蕭條中免遭滅頂之災,但也因此產生副作用,使這個公司長期得不到發展,不能進入美國大公司之林。

後來,戈蘇塔擔任了公司董事長的職務,一改前任的作風,看準方向,大舉借款。他接手時,可口可樂公司資本中不到2%是長期債務,從那以後,戈蘇塔把長期債務猛增到資本的18%,這種舉動使同行們大驚失色。戈蘇增用這些資金來改建可口可樂公司的瓶裝設備,並大膽投資於哥倫比亞影片公司。他說:“要是看準了兼並對象,我並不怕增加公司的債務負擔。”這種不怕負債的勇氣將可口可樂公司從困境中解救出來,公司的利潤一下子增長20%,股票也開始上漲。

戈蘇塔不怕負債的勇氣是來自於看準方向的基礎之上的方向。他不是濫借貸款,加重企業負擔,而是將債款用到生產的關鍵環節上。這樣,暫時的負債會得到長時間的盈利,最終債務也會徹底清償。如果畏首畏尾,不敢冒借債的風險,那麼企業就會永遠失去發展的機會,最終會在企業競爭中失敗。對一個企業來說如此,對經營者又說又何不如此?

事實證明,天才的賺錢者了解並能充分利用借貸。世界上許多巨大的財富起始之初都是建立在借貸上的。靠借貸發家是白手起家的經營的明智之舉。記得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在他的劇本《金錢問題》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商業,這是十分簡單的事。它就是借用別人的資金!”

下麵這位個體戶的發跡史,也許會使人更能深信這個觀點。

改革開放初始那些年,聰明伶俐的劉昕做了兩個小生意,攢了點積蓄,可是把原來的三間平房款造成樓房後,積蓄就完了。這時他已不再滿足於街頭的小打小鬧了,他想辦一個公司,或開一家工廠,他把自己的打算告訴了許多朋友。一天,有位朋友專程來告訴他一個信息,本地的盛源商業信托公司屬下有一家欣欣遊樂廳,內有大型遊戲機、碰碰車、酒吧等資產,價值400萬元,現因管理不善,營利甚微,而信托公司想轉向投資開辦有高額利潤的保險公司,因此準備把這家遊樂廳賣掉。劉昕得到消息後感覺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就立即前去洽談,以380萬的價格成交。合同訂下後允許一年內分三期付清款項。第一次先要付220萬。“天哪!這麼多錢到哪兒去借。”劉昕的妻子聽了大叫起來,因為她清楚,自家的全部財產,包括房子算在內也不過十幾萬而已,這220萬簡直是個天文數字。可劉昕卻沉著地說:“有辦法!”

劉昕找了一家關係較好的銀行,他用買下的遊樂廳為抵押品,貸到220萬資金。對這家銀行來講,有價值380萬財產作抵押,又能得到220萬業務的貸款利息,也是一樁好的生意,所以很順利地就把款貸給了劉昕。

劉昕貸款買下遊樂廳後,由於經營得法,夫妻兩個勤勤懇懇,吃苦耐勞,精打細算,遊樂廳辦得很興隆。兩年後,他付清了全部欠款。再兩年他成了百萬富翁。可見,貸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經營不得法,可怕的就是經營者沒有舉債的膽量。

現在社會上有錢的人是不多的。客觀地講,大多數創業者拿出個千兒八百的也許不費勁,但拿幾萬幾十萬去搞一點事業,就不那麼簡單容易了。一個白手創業者如果真是一文沒有,要想起家也不大可能。做任何生意、辦任何實業都必須有最基本的本錢,所以,對於現在的大多數仍處於白手創業的朋友來說,需辦的頭一件事就是通過各種途徑去籌集創業時所需的起碼的資金。當然籌資的方法很多,但我還是奉勸朋友,大膽借貸是籌資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敢於借貸、善於用貸、巧於用貸,會用別人的錢發財的創業者才是高明的經營者,不要沉湎於“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小本經營的心理狀態中。

2.學會借雞生蛋

如果你是一個窮人,並且是一個非常窮的窮人,你分文沒有,又想發財,那麼就沒有比借錢投資更好的主意了。隻要你有足夠的膽識,敢於舉債,你就有可能成為家財萬貫的富豪。

從一個一窮二白的窮律師到家財億萬的巨富,阿克文就是靠借錢發家的典型。

1960年,28歲的阿克文還在紐約的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雖然努力工作但還是入不敷出。麵對紐約眾多的富翁,阿克文不禁為自己窮困處境而感到心酸。這種日子再也不能過下去了,必須改善自己的不利處境,他下定決心要出去闖蕩一下。左思右想,他最後決定借貸。

他一大早就來到律師事務所,處理完手邊的工作之後,就關上大門到臨近的一家銀行。找到這家銀行的借貸經理之後,阿克文聲稱要借一筆錢,準備維修一下事務所。在美國因為律師認識人多關係廣,有著一定的社會影響,因此,銀行決定借給他1萬美元。

走出這家銀行之後,他立即又進了另外的一家銀行,在那裏他把剛剛才拿到的1萬美元存了進去。完成了這一切,前後總共不足一個小時。

隨後,阿克文又進了兩家銀行,重複了剛才的手法。

這樣,他從一家銀行借錢,然後存入另一家銀行,這樣借款的利息和存款的利息大抵相等。幾個月之後,他把存款取出來,還了借款。如此重複幾次之後,他就建立了良好的信譽。這樣在以後,他就可以借出更多的錢來。

有了信譽之後,一切都好辦了。

不久,阿克文又來借錢了。這次他借了一大筆錢,他用借來的錢買下了一家快要倒閉的公司。此後阿克文用心經營,經過自己的苦心經營,8年以後他已經擁有了1個多億的身價了。

窮人沒有資本,要想發財就得借債,這種方式尤其適合我們這些沒有資本的窮人。西方有句諺語:隻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錢去投資。因此,窮人要發財,就要考慮借錢。當然,很多人害怕借債的利息,我認為借債的利息比起你的收益來說,根本算不了什麼。

亞洲餅幹大王皮萊,就是敢於舉債的高手。他的公司,1991年營業額高達7億美元,但他卻負債累累。到了1992年,皮萊的公司負債額隻有1億多美元了。相比之下,你借的錢又算得了什麼呢?

借雞生蛋的理念,在一些人的眼裏看來,似乎企業借錢負債經營順理成章,而個人舉債去做生意或辦實業,仿佛並不被很多人接受。賺的起卻賠不起,在窮人的眼裏仍然根深蒂固,有道是“無債一身輕”嘛。在這裏要提醒你的是:負債經營的理念建立在周密的計劃和投資有發展前途的產品,以及勇敢開拓敢於冒險的基礎上。謹慎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因循守舊,那是小農思想的殘餘,這種觀點不更新,就沒有機會改善自己目前的窮困處境。借錢的關鍵是要看你用來幹什麼,隻要是用於投資,有周密的計劃就不要怕借債。

3.借錢的利與弊

1.縮短資本積累過程

攢錢投資要經過漫長的積累過程,然而,時間就是金錢,如果非得等到存好了一筆錢才會投資,恐怕賺錢的機會已經錯失,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一旦錯失良機,也就失去了致富的機會。因此,明智的人士會選擇抵押貸款的形式來投資,用銀行的錢來賺錢是投資新理念,隻要有切實可行的理財計劃和還貸目標,貸款投資就會成為致富捷徑。

2.擴大資本和利潤

如果你自己的手中隻有5萬元,按實買實賣的形式去玩股票的話,股票升一成,你就自然會賺到一成的利潤。如果你是一個知足常樂者,也就無所謂。如果你要急於為自己帶來更大利潤的話,自己手中有5萬元,就可以額外向財務機構要求融資,再多借10萬元,用以作為買入股票之用。這樣,你的10萬元投資就控製了價值20萬元的股票,其中5萬元是以借貸方式借入的。如此做的好處,就可以增大自己的杠杆比例。如果自己有5萬元,額外多貸5萬元,原來二成的利潤就會變成四成。借錢越多,看準時機的利潤就會越多。如果懂得借錢去掙錢,就離發財之道不遠了。錢其實是一種工具,可以幫你掙更多的錢。

3.掌握更多獲利機會

如果你想炒股票的同時炒外彙、買債券,有更多的獲利機會,但手中的資金卻很有限,而幾方麵的投資都潛在一個極大的獲利機會,那麼千萬不能坐失良機,你可以向好友借款或用貸款的形式,兼顧幾方麵的投資。如果一方麵被困,其他的投資獲利也可以用來彌補這方麵的損失。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是散戶資金借貸投資所帶來的附加利益。

4.提前享受高檔商品

有好多高檔商品和耐用品,價格高昂,普通家庭沒有能力一次購入,就可以考慮貸款購入,提前享受。比如,幾乎很少人可以一次性就付清房價作業主,如果沒有人肯借錢出來,讓置業人士一個月一個月還清本金,發展商的樓宇可能沒有幾個人能買得起的。正因為有了借貸的形式,一些高昂的耐用商品,如汽車、樓房等才會提前步入普通百姓家,同時也刺激了這些產業的發展。在現代社會,經濟頭腦敏銳的消費者即使有足夠的資金,也會選擇貸款的形式購房、買車,這樣就可以把剩餘的自有資金投向收益更高的領域,像證券、期貨、外彙、經營等方麵,這在一些投資意識較強的城市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5.使現金合理運用

在購物時,人的心理上會傾向於使用支票和信用卡結賬。用支票的話,對方在三兩日後才可以順利從自己的戶頭支賬,心理上無形會有賺了三兩日利息的滿足感。假如商場接受信用卡的話,自己錢包內的現金就可以用在別處,不用馬上來支付賬單。手中的現金並不會因為即時消費而減少。

6.得失親友,難於啟齒

自己投資資金不夠,卻又要“死頂”讓投資計劃上馬,結果向幾位好友招手,借錢來落注,情況有時會不妙。如果真有如此仗義疏財的親友,就要更加珍惜。因為心腹好友親人並不多,肯借錢給你,通常也並不要收利息,也不會限你還款期。如果投資失利,連老本也賠掉,有何麵目見江東父老。投資之事做到如此地步就非常可惜,除了賠掉血汗錢之外,也失掉自己的信用人格和親朋好友。

7.借款期到,逼令售出投資項目

投資借貸對象如果是銀行一類的金融機構,投資不利,情況可能會更糟。因為銀行等金融單位的借貸廣告,非常強調自己可以在短時間內替客戶借到十萬、八萬的數額。借錢太方便時,就愈容易出事。首先,銀行的借貸通常隻屬短期性質,借短線錢去搏殺,一旦被綁,銀行或信托投資公司又要逼債,那時就十分麻煩。有時會被逼無奈,即使綁住,既要低價位出貨,用來還錢,又要東拉西借湊足錢還款,豈不難死!

8.利息支出,使投資成本高昂

利字當頭,即使是親朋好友也沒有情麵講,財務機構和銀行也並非慈善機構。它們借錢給你投資和解決問題,是要收取一定利息的。借人資金,就必須去承擔一定的利息成本。如果利息高昂,通過借貸所賺到的錢就會打個折扣。借的時間越久,利息會越高。還款期拖得越長,所要還的利息就越多。如果銀行方麵有一些什麼手續費的話,借貸的成本是不可輕視的。有抵押貸款的利息可能會便宜一點兒,但自己的物業廠房若抵押了,未能還款的話就會被銀行沒收拍賣。貸款利息高昂,有時即使投資獲利,利息成本同樣會造成利潤下降。

9.投資失利,無力償還本金

借錢好似一把刀,如果你懂得運用,可用小刀子砍大樹,但如果亂用,就可能倒臥血泊。投資高風險項目,又看錯市場的話,就有可能一夜之間將所有的貸款輸個精光。例如,你用10萬元本錢買賣股票,股票跌價三成,你仍有6萬元的本金在手,不致虧光。但是,假如你又多借10萬元,一共30萬元去投資,你的本金就會隻剩一萬元。股價若再朝不利的方向發展,本錢可能會全軍覆沒,血本無歸。

10.超額借貸危險多

借人一筆錢來買樓、買車,或是用信用卡購物消費,是人們普遍會使用的借貸方式。但是自己的財力如果根本無法負擔這些借貸,甚至連信用卡的最低還款額也還不起,這就是超額借貸了。如果你自己根本沒有什麼財產和賺錢的技能,卻借上不少的錢和預支花費了不少,在無力償還債務的情況下,銀行有可能叫你債務重整,讓你慢慢一點點還;再嚴重的話,可能會資不抵債,因借貸過度而破產。

借貸是把雙刃劍,每一個準備借貸的家庭都應當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明白它的利弊,切不可任意行事。對於借貸,最重要的是,應在自己的還款能力範圍之內進行,切勿“借時易還時難”,如果借了又無法償還,後果將更加不堪設想。

4.要把握借錢時機

既然錢財可以為我們賺取更多的利潤,那麼借錢就很有講究,借錢也是講時機的。在利率高時,借錢所要付的利息就會十分多。正確的借錢時間,決定了你借來的錢是否能夠替你賺取更多利潤。

1.利率低垂

資本的成本其實就是利息。如果利率較高錢存入銀行已經可以有13厘的利息收入,不少的投資也收不到如此的回報。但既然銀行發給存戶的利息如此高,轉手借給你的利息自然會比存款利率更高。如果借人的資本利息很高,但投資的利潤卻不能彌補這些利息支出,借錢就顯得並不合算。但如果投資的預期回報豐厚,利率又低垂,借錢投資就大多沒有錯。

2.通脹高挺

如果物價指數如脫韁的野馬,自己拿著鈔票就會逐漸失去一些購買力,既然如此,就更應去借錢。因為銀行隻會收取利息,並不理會物價指數。如果銀行年利率10厘,借入300萬元的話,第二年就要還330萬元。但如果遇到物價上漲,今年300萬元的樓宇明年會升值到800萬元,現時借入300萬元買樓,一年之後就升值兩倍多,而你還給銀行的錢,隻是300萬元本金加上30萬元的支出。這個例子雖然有些誇張,但事實上是借錢時要考慮的因素。因為貨幣購買力下降,還本還息時隻需給予已經貶值的貨幣,無形中自己也賺了不少,小小利息根本不足掛齒。

3.投資計劃

借貸是投資理財的重要內容,通常都是為了實現特定的理財目標,而不是一時興起,漫無目的。因此,在借貸之前,必須規劃好這筆錢的實際用處,投資在哪些工具上?獲利的目標,何時還貸?要有一個詳細的計劃後,行動才會有的放矢,早日實現自己的投資計劃、理財目標,並早日還貸。投資計劃越完備,借貸的效用就會發揮得越大。

4.利潤風險比率

利潤風險比率是投資學一個甚為重要的名詞。一個投資是否值得一搏,就要看利潤風險比率。比如,收益大於風險,賺就會賺1000萬元,賠就隻賠一萬元,這樣的投資就值得一搏。但如果賺錢最多隻有一萬元,賠卻可以賠上百萬元,風險如此大,收益如此小,根本就不值得一搏。如果利潤大,風險又小,借錢來一搏就很值得。

5.負債的風險

做任何投資都會麵臨負債的危險,風險與利潤是結伴而行的。如果你心高氣傲,做股票、外彙、黃金、期貨等都想一把刀砍大樹,采用杠杆投資,做什麼買賣都采取按揭形式,對一切實買實賣都不予理會,那麼你的機會會因為杠杆作用而放大好多倍,但與此同時,風險也會因此而放大好幾倍甚至幾十倍。因此隻要市場波動一點,就可能使本錢增值一倍或幾倍,但如果看錯的話,就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全部資本賠個精光。當市場波動劇烈的時候,本錢賠光之後就更可能虧空。投資者一旦虧空,負債無論多少,都要背在身上,變成負債無限。

因此,當炒股、炒期、炒彙的時候,必須要考慮一下無限負債的風險,切勿冒太大風險,以免一次意外,永無翻身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