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電影開機的前一天晚上, 童延接到聶錚從另一個國度打來的電話。
聶錚一如既往的言簡意賅, 開門見山,“準備好了?”
電影跟電視劇又不同,總共才一百來分鍾的劇情,沒有任何一場戲可以用來醞釀情緒,在鏡頭前的每一秒鍾都得在狀態之中。明天第一場戲是童延的, 童延這會兒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但笑著回答, “還行。”
就算這樣, 聶錚也沒再多說什麼,囑咐兩句,就很快掛了電話。
次日,開機儀式, 鄭總監親自到場。
童延不知道這人把他跟周煜拉到一塊兒的心思怎麼就那麼執著,合照拍完,鄭總監把他帶到視帝麵前,“給你介紹一下, 這是童延。”
周煜對他還算客氣, 眼光在他身上落了片刻, “你好。”客氣卻也疏離, 這一句話說完, 沒再關注他,轉而問鄭總監,“聶先生出去度假了?”
明煊在不遠處, 皮笑肉不笑地望著他們。
雖然之前從古老頭那了解過電影拍攝的細節,到了開機,童延才深切地感覺到,說明煊跟周煜神仙打架那真是搞不清狀況。
電影劇組,神仙多了去了。
電視劇追求拍攝速度,所有專業行為都可以跟著套路走,那是生產。可電影不同,幾乎整個劇組核心都在創作過程中,演員隻是其中一環,導演、燈光和攝影,每一個都對細節挑剔到極致,每一個都是壓在頭頂的大神。童延沒心思再關注那兩位了。
《23秒》,說的是警官陳述的哥哥在一場車禍中去世,幾年後,陳述收到一份電子郵件,裏麵是一筆可疑的交易記錄,跟他兄長有關。他順著線索追查,繼而扯出了驚天陰謀。童延扮演的黑客就是竊取核心資料的人,原本隻是一次再平常不過的交易,卻把自己也卷進旋渦中。
第一場戲,是全片的開頭,黑客受托於不知名的主顧竊取資料。
這一幕,童延算是盡可能入戲了。但前兩個小時,全都在NG中度過。近景,雖然他活動幅度並不大,但大銀幕對光影畫麵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他本身行動跟光線和攝影機位的協調幾乎要精確到毫米。
本來入戲困難,表演時又被一個框子框住了,童延整個上午,耳朵塞起來都能聽見嚴導的咆哮聲。
“哢!”
“這裏不對!”
“你到底怎麼回事?”
“這次情緒不對,再來。”
演員的工作和生活就是如此,狼狽和尊榮都會被放大無數倍地展現在人前,圍觀他NG的有無數雙眼,童延隻覺得每一雙眼都像是在嘲笑他,包括周煜。心裏焦躁也隻能讓自己不焦躁,一直到十一點,這段隻有十五秒的鏡頭終於完成。
內景,包裹在濃濃黑暗中的房間,屏幕的燈映亮了一雙沒有情緒的眼睛。光影交織,屏幕上代碼飛梭如電,那雙眼始終不驚不擾。解密成功窗口彈出,發送郵件,銷毀主顧資料,眼睛的主人蒼白的臉被黑暗勾勒出冷硬得像是沒有血肉的線條,像個機器。
雖然整個上午都坐著,但神經高度緊張,童延這時已經心力交瘁,誰知,嚴導看完鏡頭效果,眉皺得更緊,轉刻,眼光就朝他看過來。
童延新手上路終究心虛,頭一回這麼多次NG,差點以為嚴導起了換掉他的心思。
可嚴導端詳他片刻,說:“這一段表演還不錯,但是作為劇情的一部分,跟下一幕對切,全是快節奏,缺乏張力。而且人物也浮於表麵,臉譜化。”
十五秒的鏡頭,能臉譜就不錯了,童延當真百爪撓心,好半天說不出話。
“細節表現人物,也可以拉緩節奏。”這聲音冷冰冰的。
童延一回頭,不知是什麼時候,周煜也站在了他們身後。
細節表現人物。什麼樣的細節?這得看演員對角色的了解。做沒做過功課到這時候就能看出區別了,童延心念電轉:黑客最突出的個性是淡漠,可淡漠的根源在於他跟這個世界有隔閡,看待人跟看待物件差不多。
他突然有了個主意,但不知道是不是合適,片刻,抬起胳膊,手搭在監視器上方,手指頭微動,在屏幕邊緣敲了下。
做這個動作,他自始至終地看著嚴導的臉色,果然,嚴導眼睛一亮,接著轉頭叫攝影師。
於是,半個小時的準備後,童延重拍了這十五秒鍾。
被籠在黑暗中的黑客,把那份致命的郵件發出去,眼光無波無瀾。不顧軒然大波即將來臨,更不會思考多少人的生活軌跡會因為這份郵件而改變,他手指在顯示屏上方冰冷邊緣很輕地敲了兩下,用指腹接觸,像是安撫、又像是犒勞戰友。冷血和錯位人性矛盾地結合,這是一段快節奏之後安寧,下一幕切入的應該又是快節奏,這半秒鍾的過度是暴風雨之前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