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整天愁眉苦臉的“工作人”, 他們似乎總是在抱怨公司,說這裏不好那裏不合理,他們總是在抱怨自己的工作沒勁,結果由於自己工作沒熱情、業務上不去,不僅獎金或者升遷與之無緣,而且由於他們每天都在對公司吹毛求疵,結果他們每天也生活在不滿意之中,這不僅對公司是一種傷害,而且對自己的心靈也是一種摧殘啊,多麼不值得!這些人真應該向蒂姆學習學習。
熱愛來自認同
當然,這種對工作的熱愛、對公司的熱愛不是不是天生而來的,熱愛都來源於認同,對工作價值的認同,對公司文化的認同!每一個優秀的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IBM公司就是這類有著優秀企業文化的代表。IBM公司的企業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有以下幾點:(1)公司的每一位成員的尊嚴和權利得到重視;(2)為本公司產品在世界各地的消費者提供最上乘的顧客服務;(3)為達到公司目標,運用最佳經營方式來進行每一項業務活動。1962年,IBM第二代旗手小沃森說:“就企業相關經營業績來說,企業的基本經營思想、企業精神和企業目標遠遠比技術資源或經濟資源、企業結構、發明創造及隨機決策重要得多。” 另外一名著名的企業家還說:“企業文化對員工來說是一種待遇。”優秀的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可以滿足作為“文化人”的員工的多種需求,使員工自己的理想和價值觀與整個企業的文化有機地融合。對於一個工作人來說,當你在一個有著獨特企業文化的公司工作,你就應該認同公司的文化,這種對公司的認同感可以使你對企業的目標、準則產生一種“使命感”、“自豪感”,潛意識裏能激起你的工作熱情和向上的進取心,這樣你自身價值在公司裏也能夠得到充分體現,你的需求能得到適時地滿足,從而也能夠實現你更高的目標。
超越金錢去工作
在現在的職場中,薪水估計是談論得最多的一個詞:“我的薪水是多少多少。”“你能給我多少薪水呢?”在招聘麵試的時候,這句話出現的頻率估計是最高的吧。也有人會說:“給多少薪水就幹多少活”,這句話很多人公開場合不說,但心底裏估計這麼想當然,談薪水一點沒錯,一方麵每個人畢竟都要靠薪水生存,另一方麵付出也應該得到相應的回報,但是如果把金錢當作唯一的目標,是不是總感覺心底裏缺少點什麼,有點不踏實。
600年前,達·芬奇就說“畫家留下的著作帶來的聲譽比他的財富帶來的聲譽大很多。”他那時候的物質生活還沒現在這麼豐厚吧,對於他來講,榮譽比財富似乎更重要。
記住:金錢是永遠賺不夠的,因此不要再用金錢來當做借口。試著把一星期中所有的支出都記錄下來,並找出花費的去向以調整你真正想要用錢的方向。領薪餉隻是工作的一部分,你在工作上獲得的滿足感應該超越金錢。
快樂工作三法
“用生命來創作”並非說你在工作中要多麼地一絲不苟,多麼地嚴肅認真,跟做一個苦行僧似的,相反,更應該用一種快樂的、樂觀的態度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畢竟,快樂是人們孜孜以求的終極目標,也是生命價值的體現,隻有快樂才會讓生活變得豐富而有意義。達·芬奇可謂是在用生命創作吧,但他一生都表現得非常的樂觀,他善於從創作中去尋求快樂,在快樂中進行創作。那麼對於一般人而言,如何能夠做到快樂工作呢?這裏有“快樂三寶”供你使用:
一寶:自己是工作的主人翁
人都是有點自私心理的,因此當感覺工作不能為自己帶來好處時就會有排斥心理,有排斥心理就會做不好工作,做不好工作後就會更加給自己造成麻煩,如此惡性循環,當然也就高興不起來了。有一個木匠的故事:一個木匠年紀很大想要離開建築業,然後跟妻子及家人享受一下輕鬆自在的生活。雖然他也會惦記這段時間裏還算不錯的薪水,不過他還是覺得需要退休了,生活上沒有這筆錢,也是過得去的!老板實在有點舍不得這樣好的木匠離去,所以希望他能在離開前,再蓋一棟具有個人風格的房子來。木匠雖然答應了,不過這一次他並沒有很用心地蓋房子。他草草地用了劣質的材料,就把這間屋子蓋好了。落成時,老板來了,順便也檢查了一下房子,然後把大門的鑰匙交給這個木匠說:“這間就是你的房子了,這是我送給你的一個禮物!”木匠實在是太驚訝了!也有點丟臉!因為如果他知道這間房子是他自己的,他一定會用最好的建材,用最精致的技術來把它蓋好。然而,現在他卻為自己造成了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