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隨後的一係列清洗英雄的風暴中,郭德成自然不受影響,因為他沒有威脅;說實話,即使他有問題,也許朱元璋是一個“殺人”的詞,用來清洗受到威脅的人,但如果他說出來,朱元璋會視而不見,因為這個姐夫根本沒有威脅,所以他不必找理由來清洗他。
因此,古代王朝的政治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如果找出自己的優缺點,再找出高人的心態,就可以進一步成為皇帝的心腹。風雨是必須的,飛往黃騰達指日可待,退一步講。如果你遇到像朱元璋,這樣的男性猜謎高手,你也可以自救並逃脫懲罰。
明朝刑法比較嚴厲,其中喜歡使用酷刑的就有三個皇帝,有朱元璋、朱棣,還有一個發明的酷刑比淩遲還損。
朱元璋最喜用酷刑,他認為,不用酷刑難懲犯罪。特別是對待貪官,朱元璋最狠,他用“剝皮揎草”來懲治貪官,剝了4萬餘人,居然沒把貪官殺絕,越殺越多,最後朱元璋服了。朱元璋兒子朱棣也喜用酷刑,“靖難之變”時,他用剝皮、淩遲、碎屍酷刑殺害了建文舊臣五十餘人,在他晚年,一次就淩遲宮女三千人,有一個宮女罵他,他還親自動刀。
除了朱元璋和朱棣,明朝還有一個皇帝喜用酷刑,這個皇帝就是明神宗,這位皇帝發明一種酷刑比淩遲還損。這種酷刑叫“站刑”,刑具叫“立枷”,俗稱“站籠”,這種刑具前長後短,犯人進去隻能站不能坐,要多難受有多難受,簡直生不如死。別看“站刑”不見血,可它比淩遲都損,損就損在讓人受盡折磨,最後體力耗盡而死。朱元璋掃清六合統一天下之後,立馬冊立了13歲的朱標為太子,可25年後,太子朱標還是沒熬過父親朱元璋,先一步離開了人世,此時朱標的長子也已經去世10多年了,於是朱元璋就把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當成了自己皇位的繼承者來培養,於是一個問題就產生了,朱標是死了,可朱元璋的兒子還有很多,為什麼朱元璋不把皇位傳給其他的兒子,其他的兒子能力出眾的大有人在,比如說老四燕王朱棣,跟朱元璋就最像,至於朱元璋最終選擇了朱允炆可以說在意料之中,更在意料之外。
朱元璋戎馬一生,馬皇後甘苦與共,不論是不是為了報答馬皇後,朱元璋冊立朱標當太子,大家還是沒有意見的,於大臣而言,朱標是順位的嫡長子,於兄弟間而言,朱標是各位兄弟的兄長,但是在朱標死後立朱允炆為儲君,很多人還是有不同意見的。
朱標英年早逝的事實擺在麵前,朱元璋還是不得不麵對的,他需要考慮這個剛剛建立帝國的接班人問題,關於這件事,他考慮了很長時間,經過對比,發現自己的兒子很多,但是荒唐的不少,真正能挑起江山重擔的就隻有燕王朱棣和朱標的次子朱允炆了,但是,朱元璋心裏還是搖擺不定,期間,朱元璋谘詢過很多的大臣,文官隊伍普遍支持朱允炆,因為朱允炆是文人,上台後能夠結束朱元璋的軍事高壓政策,施行文明德化之治,而燕王朱棣卻和朱元璋太像,上台後不能保證他不會變本加厲,一想到這裏,文官們就暗暗叫苦,因為這些文化人已經受夠了朱元璋的猛烈統治,急切的想找到一個救世主,跳出現在的水深火熱,並且對於明朝來說,這個剛剛建立的國家,在朱元璋統治過後也需要一位陰柔、仁愛的皇帝,以與民休息。
可是朱元璋還是很欣賞老四朱棣的,朱棣的“武”是朱允炆不具備的,朱棣是聞著戰爭的硝煙味長大的,11歲封燕王,17歲迎娶徐達的長女,20歲就藩北平,並且朱棣才能不在朱元璋之下,當時也隻有33歲,正是大好年華,其他方麵,朱棣最接近帝王的氣概,並且還是明朝眾藩王之首,為天子守邊,突出的實力不得不讓朱元璋多加考慮,如果不是朱棣的生母身份,皇儲的人選可能還真就非朱棣莫屬了,那些文官是左右不了朱元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