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三國誌2(1 / 2)

孫堅去世,程普又在淮南跟隨孫策,跟著他攻打廬江,破城後,回師一起東渡長江。孫策率軍前至橫江、當利,擊敗張英、於麋等,轉而進攻秣陵、湖孰、句容、曲阿,程普都立下戰功,孫策給他添加兵員二千、戰馬五十匹。又進而攻破烏程、石木、波門、陵傳、餘杭,程普立的戰功最多。孫策進入會稽,任命程普為吳郡都尉,治所設在錢塘。後又轉任丹楊都尉,據守石城,又進討宣城、涇縣、安吳、陵陽、春穀等處賊寇,將他們全都打敗。孫策曾攻打祖郎,被敵人團團圍住,程普同一名騎兵一起保護著孫策,驅馬疾呼猛突,用長矛刺敵,敵人往兩邊分開,孫策由是得以隨程普衝出重圍。後來程普被任命為蕩寇中郎將,兼任零陵太守,隨孫策前往尋陽討伐劉勳,在沙羨進擊黃祖,回師後仍鎮守石城。孫策去世後,程普與張昭等共同輔佐孫權,於是轉戰三郡之地,平定討伐各種不歸服的勢力。又隨孫權出征江夏,回師路過豫章,單獨領軍討伐樂安。平定樂安後,程普代替太史慈駐防海民曰,與周瑜分任左右督,在烏林戰敗曹操,又進攻南郡,打跑曹仁。程普被任命為裨將軍,兼任江夏太守,治所設在沙羨,封邑四縣。吳國早期的將領,以程普年齡最大,當時人們稱呼他“程公”。程普天性樂於施予,喜愛結交士大夫。周瑜去世後,他接替周瑜兼任南郡太守。孫權將荊州分讓劉備,程普又回到江夏兼任江夏太守,升為蕩寇將軍,不久去世。孫權稱帝號後,追論程普平生戰功,封他的兒子程谘為亭侯。

黃蓋傳,黃蓋,字公覆,零陵郡泉陵人。他起始當過郡裏的小官,被察舉為孝廉,征召進公府。孫堅舉義兵,黃蓋跟隨了他。孫堅南向擊敗山中草寇,北往打跑董卓,於是任命黃蓋為別部司馬。孫堅去世,黃蓋先後追隨孫策、孫權,披甲轉戰南北,冒死攻城略地。山越諸部族不願歸服孫吳,或者有賊寇作亂的縣份,總是用黃蓋為那裏的地方行政長官。石城縣的官吏,特別難以約束管理,黃蓋便任命兩個掾史,分別主管各部門。他教導這兩個人說:“我這位縣令無什麼才能,隻是憑武功得官,不是做文官而出名。如今賊寇未被平定,我常有軍旅任務,把一應公文處理事務全托付你們兩位,你們應當監督檢查各個部門,糾正揭發他們的錯誤。你們在本職範圍內,辦理或應承事情,若有蒙騙奸欺行為,我不管怎樣也不加以鞭抽杖擊的處罰,你們隻是各自盡力盡心,不要給他們帶壞了頭。”開始兩個掾史畏懼黃蓋威嚴,日日盡恭職守,久而久之,這些吏員以為黃蓋不看文書,漸漸荒疏了公務。黃蓋也不滿他們的鬆懈懶散,不時有所省察,掌握到他們各有不守法的幾個事例,於是把縣內所有官吏請來,設宴酒肉招待,拿出違法亂紀的事例責問。兩名掾史無話可說,都叩頭請罪。黃蓋說:“以前已告誡過你們,最終不會以鞭、杖來懲罰你們,絕不是騙你們的。”於是殺死這兩個人。全縣官吏震驚恐忄栗。後來他轉任春穀縣縣長、尋陽縣縣令。他前後任職過的九個縣,全都平安穩定。又升任丹楊都尉,抑豪強濟貧弱,使山越誠心歸附。黃蓋外表形象嚴肅剛毅,善於照顧下屬,每次出兵作戰,士卒都奮勇爭先。建安時期,黃蓋隨周瑜在赤壁抗擊曹操,獻出火攻計策,其策載於《周瑜傳》中。

黃蓋被任命為武鋒中郎將。武陵少數民族部落造**,攻守城邑,孫權於是任命黃蓋兼任武陵太守。當時武陵郡的兵員僅五百人,考慮到自己手頭兵力難抵擋住敵人的進攻。於是大開城門,讓叛軍人馬進入一半後,才突然襲擊他們,斬殺敵人數百人,其餘全都逃走,回到各自的村落。黃蓋誅殺了這些反叛者的首領,將所有附從的人都赦免不問。從春到夏,叛亂全都平定,各僻遠的地方巴、醴、由、誕的邑侯君長,都改變節操變易品行,捧著禮物求見,武陵郡境內由是太平。後來長沙郡益陽縣遭到山寇攻打,黃蓋又去討伐平定。孫權加授他偏將軍,不久病死在職任上。黃蓋處理事情果斷,從不拖延,吳國人都懷念他。及至孫權登上帝位,追論他平生功績,賜予他的兒子黃柄爵位為關內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