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李世民功高蓋主(1 / 2)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雄主,唐朝開國有他一大半功勞,可以說是唐朝開國第一功臣,即位以後,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擴大了唐朝版圖,開啟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還被北方各族尊稱為“天可汗”,有著一番很大作為,在中國曆史上幾百個皇帝中,也是屬於最強的那個檔次。

不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即使是唐太宗李世民這樣的皇帝,都有著為人詬病,並且難以抹去的汙點,那便是他在玄武門之變中弑兄太子李建成,殺弟齊王李元吉,並且逼迫了父親唐高祖李淵,使得李淵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先立他為太子,再禪位於他,之後成為太上皇,鬱鬱寡歡,在瘋狂造小人9年以後死去。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雄主,唐朝開國有他一大半功勞,可以說是唐朝開國第一功臣,即位以後,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擴大了唐朝版圖,開啟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還被北方各族尊稱為“天可汗”,有著一番很大作為,在中國曆史上幾百個皇帝中,也是屬於最強的那個檔次。

不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即使是唐太宗李世民這樣的皇帝,都有著為人詬病,並且難以抹去的汙點,那便是他在玄武門之變中弑兄太子李建成,殺弟齊王李元吉,並且逼迫了父親唐高祖李淵,使得李淵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先立他為太子,再禪位於他,之後成為太上皇,鬱鬱寡歡,在瘋狂造小人9年以後死去。

唐太宗弑兄殺弟,是兄弟之間因為奪嫡的殘酷鬥爭,縱觀史書,雖然這種事情不多見,但也是有的,雖然背負罵名,但罵名並不是那麼重,但是他逼迫父親李淵,甚至在弑兄殺弟以後,派剛剛殺死齊王李元吉的尉遲恭殺氣騰騰入宮,大有李淵不配合就直接將其軟禁,甚至直接將其殺了的態度,這樣一來背負的罵名就嚴重多了,而這也是他一生都抹不掉的巨大汙點。

那麼說到這裏,可能有人問了,李世民身為開國第一功臣,要兵有兵,要人有人,就不能等著父親李淵死了,再與哥哥李建成分個高下嗎,這樣最起碼不用背負逼迫父親李淵的罵名了,關於這個看法,很多人也深以為然。

關於這點,看似很有道理,但是仔細了解那段曆史,就知道這點不存在現實的基礎,是不可能的,因為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沒機會等到那一天,如果不發動玄武門之變,那麼他大概率會死無葬身之地,最好的結局也就是被架空兵權,被一直軟禁,那麼等到李淵死了,李世民拿什麼跟李建成鬥呢?

所以公元626年6月的那場玄武門之變,可以說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後的機會了,是他為了自保而發動反擊,是孤注一擲的賭局,還好他賭贏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我們先說說玄武門之變,很多人眼中的玄武門之變是一場政變,是一場奪嫡之爭,主角有3個,一方是正麵男1李世民,一方是反麵男一太子李建成和反麵男2齊王李元吉。

其實認真來說,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最大的對手不是太子李建成,更不是齊王李元吉,而是唐高祖李淵,不然他為什麼會選擇在玄武門呢,就是幹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後,再順勢進宮控製李淵,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會軟禁自己的父親李淵,甚至將其殺死,再準確來說,這也是一場開國第一功臣反皇帝清洗的鬥爭。

為什麼說這是一場開國第一功臣反皇帝清洗的鬥爭呢?

因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對李世民的打壓,實則是背後有著李淵的支持,不然李世民功勞赫赫,身為開國第一功臣,隻憑他們怎麼會逼得李世民鋌而走險的發動玄武門之變呢?

概因在玄武門之變以前,在李淵支持下,在李淵在位的武德後期,大的戰役最高統帥,之前按慣例肯定是李世民,但是卻逐漸被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所取代。

李世民的統帥權被取代以後,為了瓦解李世民的勢力,一方麵李建成和李元吉或是秘密或是公開拉攏秦王府大將和謀士,不能收為己用,就是各種打壓,像尉遲恭因此被下過詔獄,還要程知傑外放出任康州刺史,甚至房玄齡和杜如晦這兩個大謀士都被逐出了秦王府。

另一方麵直接公開擺明了要架空李世民的兵權,在武德九年的玄武門之變前夕,李元吉借著率師拒突厥的機會,命秦王府大將尉遲恭、程知傑、秦叔寶等隨軍出征,同時“又追秦府兵賬,簡閱驍勇,將奪太宗兵以益其府”。擺明不隻是要抽調走你的大將,還要將你秦王府精銳軍隊也給調走,要將李世民的兵權徹底架空。

而這一切背後沒有李淵支持,李元吉可以做到嗎,很明顯是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