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回到家鄉(1 / 2)

“我曆盡世事,如今終於覓到幸福之所在,歸隱於田園,幫可幫之人,助無助之者,行善行之事,修身養性,怡情山水,泛舟書海,唱遊天地,鄰裏坊間,其樂陶陶,這就是我理想的幸福。”-列夫.托爾斯泰

…………

…………

已是陽曆四月初,大山裏的春天才姍姍來遲。

暖風吹過大山深處的村落,吹開處處桃花,也帶來了蒙蒙細雨。

林楓背著沉重的雙肩背包,拉著一個行李箱,冒雨走在崎嶇泥濘的山路上。

舍棄進村的大路,莫名就選擇走了這條荒廢無人的小路。

林楓心裏既有近鄉情怯的複雜心緒,也有不想被打擾,需要一段獨處時光,去默默緬懷往事的打算。

“山間小路氤氳著霧氣,衣服被蒙蒙的細雨打濕,胸前和雙腳本該覺得冷,背後卻因為疾步而行被汗濕,更因為難耐的情緒而焦躁。”林楓默默地誦讀著這麼一段文字,臉上滿是疲憊和憂愁。

時逢清明,在這個特殊季節,莫說林楓這樣的文藝青年,就是尋常人,也會停下匆忙的腳步,盡可能回到故鄉,祭祖掃墓,緬懷逝去的親人。

抬著行李箱艱難攀爬,林楓上氣不接下氣地翻過一道亂石遍布的山梁,就看到籠罩在雨霧中的村子。

村子四麵青山,綠水環繞,一座座宮廷式的小院落依山傍水,古韻悠遠。

因南方氣候濕潤,加上地勢高,村裏經常雲霧縈繞,雨量足,山溪瀑布很多,因此棲居在此的先人將村子取名為雲溪村。

雲溪村是一個隱世的古老村落,始建於金兵南下、士族南遷的宋末,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曆史。

一個農家小院,孤零零地矗立在村落最東邊的小山腳下,離群獨居,猶如一個幽怨的少女,在蒼翠竹林中,探出半張臉,偷偷凝視著回歸的遊子。

我回來了!

林楓俯瞰著村子,眼神激動得發亮。

稍事休息,林楓就開始小心翼翼地爬下山梁,走在回家的小路。

多年無人通行,小路早已荒草蔓生,有些草長得比人還高。

四處寂寥無聲,隻有行李箱的輪子在碎石和草叢間滾動,發出沙沙的聲響。

一路撥開門前齊膝深的荒草,和橫七豎八的樹枝,林楓進了院子。

院子裏也是一片荒蕪,地上枯枝敗葉有兩寸厚,同樣是野草叢生,稍有動靜,就會激起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響,不知是什麼蟲蛇逃竄而去。

這是一個尋常的農家小院,院牆有三十米長寬,由長條型花崗岩砌成,古樸雅致,上麵雕有各種古典的圖案,隻是如今早已被苔蘚覆蓋。

院子中間是一個大客廳,兩側各有兩間瓦房,一百年前這房子剛建好的時候,應該也算是別墅了。

在客廳找了個不淋雨的角落,林楓擱下行李箱,從把背上的沉重背包取下。

似乎沒有意識到渾身還是濕漉漉的,他怔怔地看著兩間房頂倒塌過半的瓦房。

麵前這間瓦房是父母的臥室,相鄰的另一間是自己的臥室。

三年沒回來了,沒想到房子破敗成這樣,連房間內都瓦礫遍地,長滿荒草,裏麵的家具早已朽爛不堪。

林楓臉上滿是黯然和無奈。

三年前。

就在這間房裏,自己正在給父親喂藥湯。

那時候父親身患絕症,臥床兩個月,吃得越來越少,身體越來越虛弱,就象即將燃盡的蠟燭,生命之火一點點地微弱了下去。

“我沒事,你剛參加工作,快點回去上班吧!”當時父親躺在床上,疲憊地揮揮手,閉著嘴不願再喝藥。

林楓很想留下來照顧父親,陪他走最後一段路,可為了生計和父親的藥費,他不得不狠心離開。

那次離別,成了他和父親最後一次見麵。

父親走後,大姐怕母親經受不住悲傷,就把母親接到幾十裏外的她自己家裏,幫忙照顧小外甥。

事實證明,換個環境,整天帶著活潑可愛的小外甥,確實讓母親的心情很快恢複過來,這三年來每次打電話都樂嗬嗬的。

隻是這房子自此就再也沒人住,父母不在這裏,自然家不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