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劍氣秘史(二)(1 / 2)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16章劍氣秘史(二)

佩劍插在腰間,司徒玄單手拎著趙不凡昨日用過的飯籃,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快速下行。從思過崖到華山派的駐地,緩步爬山一般需要小半個時辰,若是運起輕功快速奔行,除去坐過山車一般的驚險刺激,大約需要兩刻鍾左右。

司徒玄以自己的腳力計算過這段距離,大概在五六公裏上下,再加上相差不多的駐地至山門之距離,單單玉女峰上下就有十多公裏的山路,而這些山路都由長條青石鋪設,寬有一丈,窄亦三尺。在生產力低下的大明朝,想要修這麼一條青石山路,最少需要上萬人幹上三五年,這還是就地伐木采石,若是從山下運送木料石條,這個工程恐怕要複雜數倍,由此不難設想當年華山派之輝煌。

想到下山時,趙不凡賊眉鼠眼的對司徒玄說道:“你的‘朝陽一氣劍’若還不知從何下手,不妨去尋你李師叔請教一番,他定然會給你驚喜的。”

等到司徒玄追問的時候,趙不凡已經反身回到了思過崖的山洞中,怎麼叫都不出來了,隻說若想謝他,下次多準備一壇好酒便是。

司徒玄將飯籃送到飯堂,轉身來到‘劍意淩空’堂,寧清成作為華山派的掌門,日常工作並不太多,門派中的大部分事物已經逐漸交到嶽不群手中,寧清成隻需要最後拍板做決定便好。其實幾個月前嶽不群大婚時,寧清成就準備宣布由嶽不群出任華山派副掌門,可惜嶽不群的大婚被魔教進攻山西所攪,寧清成的這個決定也沒有宣布到江湖上去,但華山派上下已經默認了嶽不群副掌門的地位。至於日常的柴米油鹽等瑣事,則由梁不離帶著幾位管事負責。

雖然想不明白高超的易學功底能對武功有何裨益,但司徒玄很樸實的知道,高深的典籍大多涉獵易經八八六十四卦之方位,並且經常引用易經中的典故。諸如《淩波微步》,諸如《獨孤九劍》。以前在鐵劍門的時候沒人精通易經,如今寧清成每日能為自己講解易學,司徒玄心知機會難得,自然打點精神認真學習。

可惜令狐衝實在不是學習的材料,對這些紙麵上的東西深惡痛絕至極,最開始應嶽不群的要求,每日與司徒玄一起跟著寧清成學習易學。令狐衝學了半個月下來發現自己還是一竅不通,便慢慢忽略了這門功課。還是司徒玄威逼利誘,才逼著令狐衝又學半個月,總算記下了易經八八六十四卦之方位與名稱。

易經共有八八六十四卦,寧清成每天講一個,從最開始的象開始,講解如何起卦,之後念誦卦辭與歌訣,不時還要引用《序卦傳》、《彖》等典故,最後講明白這道卦所代表的意思與其在八卦羅盤中的方位。

司徒玄易學功底基本為零,每日都要花費大力氣去記憶與分析,一個月下來就記了厚厚一本手劄,晚間還要不停的複習與背誦,總算能跟上寧清成的教授進度。

這日寧清成講到了第四十二卦,益卦,益卦又被稱為風雷益,風雷卦,損上益下,乃是上上卦。卦象曰:時來運轉吉氣發,多年枯木又開花,枝葉重生多茂盛,幾人見了幾人誇。這個卦是異卦相疊,下震上巽,巽為風,震為雷。風雷激蕩,其勢愈強,雷愈響,風雷相助互長,交相助益。

隻聽寧清成說道:“風雷相助相生,本就是上善,魔教十大堂口,其中風雷堂的實力一直排在前幾位,便是因為風雷堂有一部嫡傳武功《風雷神功》。那位如今隱居黑木崖,自封獨孤求敗的黃仲濤拜入魔教之後,就是練了這門《風雷神功》,領悟其中的風雷劍意,從而步入宗師之境,如今的風雷堂堂主童百熊便是黃仲濤的記名弟子。”

寧清成繼續講解道:“當年魔教十長老圍攻華山,咱們五嶽劍派許多精妙的武學都隨著各派高手隕落而失傳,但性命相搏之下,卻也讓咱們領悟記住了魔教十長老的武功絕藝,這些武功雖然有些偏激邪惡,但還是有幾門堂堂正正,符合易理玄機的武功。”

司徒玄問道:“就是這《風雷神功》?”

寧清成點頭說道:“沒錯,巽為風,震為雷,風雷激蕩。風為陰,雷為陽,陰陽相濟,可見這《風雷神功》是極為高明的一套武功。據說那當年那位風雷神魔重萬裏憑借著一雙肉掌,每一擊都是風雷相交,陰陽相補,真氣渾厚至極,隻有咱們氣宗的宗主,憑借第三步紫陽境界的《紫霞神功》才能堪堪壓住這個魔頭一籌。”

司徒玄有些不懂,當即問道:“師祖,聽您這麼說,這位風雷神魔應當是領悟的拳意掌意一類,為何同樣的武功,那位獨孤求敗卻領悟成了劍意?”

寧清成說道:“無論是劍法拳法,還是掌法刀法,都是武功的外在表現而已,對於宗師高手而言,劍意拳意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對自己一生所學武學的總結,有的人一生練劍,自然悟成劍意。比如我以指作劍,用手指催發劍意,你說我打出的是劍意還是指意?”說著並指伸出給司徒玄示意,而後五指緊並做了一個切割的動作,又說道:“這樣也可以發出劍意,你說這是劍意還是掌意,甚至是刀意?”

司徒玄這下聽明白了,連忙躬身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