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智若愚 以靜製動
真正的聰明人往往大智若愚,時候不到,不灑不露。其實,“若愚”、的背後,隱藏的是真正的大智慧、大聰明。古往今來,成大事者,幾乎都是那些大智若愚者。大智若愚者總是不動聲色地以靜製動,等待時機,出不意之策,獲不世之功。不懂得裝愚,輕易出擊,必然會失敗,甚至還會招來殺身之禍。
1. 誠實是最大的智慧
真誠是一種優質資源。
遵守諾言就像保衛你的榮譽一樣。
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把智慧的桂冠送給那些喜歡耍小聰明和小手腕的人,而對那些心地誠實、辦事規矩的老實人,往往以“死腦筋”稱之,因而使許多老實人產生了自卑心理,以為自己真的缺少智慧,在如何為人處世上陷入困惑。
在“老實的人吃虧”、“老實就是無用的代名詞”這種社會偏見的籠罩下,你可能曾經也為誠實付出過代價,但請你相信那些自以為聰明,自以為得意一時,愛騙人的偽君子,最終會被淘汰。可以試想一下,當別人向我們表示信任時,我們想要回報對方的願望幾乎是無法控製的。
小陳的表妹從鄉下來到城裏找工作,她對小陳說:“姐,我沒有學曆也沒有什麼工作經驗,恐怕是沒人要我吧?”小陳想了想,告訴表妹:“求職是需要技巧的,你不能實話實說,麵試時撒點小謊也是可以的。”說完,塞給了表妹幾本《求職技巧大全》、《成功麵試一百零八例》之類的職場指導類圖書,讓她參考參考,對求職或許會有幫助。
??? 一天,小陳去表妹租住的房間,竟然看到送給她的書連翻都沒翻過。便隱隱地為表妹擔心,怕她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敗下陣來。
??? 可是,沒幾天,表妹竟然興高采烈地來找小陳。原來,表妹找到了好工作,在市內知名外資公司擔任產品推廣員。推廣員的工作便是在市區或居民區發放小禮品,並回收市場調查表。因為公司派出的小禮品吸引力比較大,所以該職位工作輕鬆,是塊不錯的“香餑餑”。
??? 不知道一無學曆、二無工作經驗的表妹,是如何被百裏挑一選中的。小陳自然關心起表妹成功求職的經過。表妹也毫不隱瞞,她告訴小陳,她沒有帶簡曆或學曆,也沒像其他求職者漫無邊際地渲染自己的能力。表妹非常坦白地告訴麵試的主考官,來自鄉下的她幾乎是一張白紙,有的隻是誠實的秉性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也不敢不努力,因為口袋裏的生活費已經不夠了。
??? 主考官並沒“嫌棄”表妹這個鄉下妹子,而是在會心一笑後說:“你是惟一一個本色麵試的求職者,沒粉飾自己的過去也不隱瞞自己的現在。誠實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力量,這是你最大的財富。恭喜你,三天後來報到上班吧!”
也是一個求職的故事,不同的結果卻告訴了我們相同的道理。
一名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畢業時成績優異,但他在德國四處求職,卻被很多家大公司拒絕,後來他隻好選了一家小公司去求職,沒想到仍然被拒。而各個公司都不願聘用他的原因是:他有三次乘坐公共汽車逃票被捉的記錄!在德國抽查逃票一般被查到的幾率是萬分之三,這位高材生居然被抓住3次逃票,在嚴肅嚴謹的德國人看來,大概那是永遠不可饒恕的。
老實人看似缺少所謂的“智慧”,實際上,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古人教我們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也就是這個道理。誠實是人能保持的最為高尚的品行。
誠信是一種最好的能力,因為它能贏得別人的信賴,而信賴恰恰是現代社會獲得成功的最好潤滑劑。以誠實和善良待人,送出的是溫暖,給自己帶來了的是幸福。除了天資、信仰、信息、人際關係外,誠信是你取得成功的重要利器。
誠實是一種大智慧,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誠實的人。古人講:“人心一真,便霜可飛,城可隕,金石可開。若偽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對人則麵目可憎,獨居則形影自愧。”意思是說,人的心靈隻要真誠了,便可以使五月的天空飛霜,使城牆傾倒、金石洞穿;如果一個人虛假妄為,就等於空有一副軀殼,靈魂已經喪失,其行為必然會令人厭惡,獨自一人時也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愧疚。這實際上是告訴我們,真誠老實人所共戴,虛偽狡詐必遭唾棄。
誠實,是一種睿智。愚公之誠可移山,精衛之誠能填海,失去了“誠實”,所有耀眼的燦爛都將黯然失色;
?? 誠實,是一種美麗。因為有了誠實凝聚的可靠和雄厚,方使得所有的品質經得起洗禮,所有的宣言值得人們的信賴;
?? 誠實,更是一筆人生的財富,她可拒絕繽紛的誘惑,她可以摒棄心中的那份浮澡,守住自己心靈的那片淨土。
所以美國總統華盛頓說:“我希望我將具有足夠的堅定性和美德,以此保持所有稱號中我認為最值得羨慕的稱號:一個誠實的人。”
商場中,誠實守信更是商家製勝的法寶。舊時中國店鋪的門口,一般都寫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八個字。《左傳》中說:“信不由中,質無益也。”在商品買賣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誠實待客、不欺詐、不作假的行業道德。對於商人而言,如果從小沒有養成遵守信用的習慣,那麼就不可能取得別人的信任,生意也就很難做。李嘉誠曾戲言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因為他覺得自己不會騙人,不符合中國人無商不奸的標準,令人感歎的是偏偏是這麼一塊“廢料”做成了全亞洲獨一無二的大生意。這樣的例子實在是舉不勝舉。所有成功的人背後都有一個堅強的後盾——誠實。他們對所有事情的承諾能不計任何代價去達成。
小勝靠謀,大勝靠德。誠信是金,守信即是市場經濟應該和必須遵守的法則,也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誠實、守信能幫助你的人生之舟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移步航行,能讓你得到生死朋友,贏得寶貴的友誼。
甚至,信任是影響一個國家經濟健康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在信任程度較低的時候,個人和組織在參與經濟交易時就會更警惕,這可能抑製國家經濟。設在安阿伯的密歇根大學對世界各國人提出同樣的問題:“你認為一般來說陌生人都可以信任嗎?”肯定回答的比率相差甚遠,從挪威的約65%,直到巴西的5%左右。那些信任率低於30%的國家(南美和非洲的大部分國家都在這一範圍)可能落人因為懷疑而導致的永久貧困。
世上沒有比一個失去誠實、廉正和自尊的人更窮的人了。不管你有多少錢,你都不會感到富有,而你所有的積蓄都是短暫的,如果你不廉正誠實的話。用不實和欺騙來獲得財富,就等於用沙子去蓋房子。它不會長久的。
是啊,當你對自己誠實時,天下就沒人能夠欺騙你。一個人能在所有時間裏欺騙一個人,也能在同一時間欺騙所有的人,但他不能在所有的時間裏欺騙所有的人。欺騙永遠戰勝不了誠實。誠實助你漫遊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不管是光明,還是黑暗。
備忘錄:
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以實待人,非但益人,也很益己。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2. 悄悄修建自己的碼頭
要想有船來,就必須修建自己的碼頭。
真正的富人不僅會經營自己更會經營別人。
每一群狼都有自己的領地。它們憑借嗥叫聲和氣味來劃定疆界。幾乎所有可以活動的地域都被狼群分踞了。每群狼都有一隻頭狼統治著它們,這塊領地就是頭狼的地盤,其他狼群或獨狼是決不敢貿然闖入這些領地的。也正是因為頭狼認識到了擁有自己地盤的重要性,才能在自己的地盤上坐享其成,享受統治者的一切資源。
動物對資源的認識也許就隻有局限在食物和繁衍後代上,而對於人類來說,資源的外延可以擴展到無限大。每個人也都在自己的地盤上,或者是擁有資源的人,或者是被人擁有的資源。
你是願意成為一個“人力資源”呢,還是成為支配資源的人?
有一個人一直想成功,為此,他做過種種嚐試,但都以失敗告終。為此,他非常苦惱,於是就跑去問他的父親。他父親是個老船員,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卻一直在關注著兒子。他沒有正麵回答兒子的問題,而是意味深長地對他說:“很早以前,我的老船長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老船長告訴我:要想有船來,就必須修建屬於自己的碼頭。”兒子聽了這話沉思良久。之後,他不再四處嚐試,而是靜下心來好好讀書。後來,他成了令人羨慕的博士後。現在他根本不必四處找工作,倒是有不少公司經常打電話來來請他加盟,而且待遇好得驚人。
人生就是這樣有趣。做人如果能夠做到拋棄浮躁,錘煉自己,讓自己發光,就不怕沒有人發現。與其四處找船坐,不如自己修一座碼頭,到時候何愁沒有船來停泊。
人是不滿足於自己的處境的,這種不滿足往往不是因為一日三餐吃不飽,而是不甘心於被人支配,都想擁有更多的地盤,更多的資源,也想有更多的支配權。地盤越大,支配權越大的人往往被認為生命越成功。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一隻雞雖然渺小,但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雞頭可以決定一隻雞的生活方式。而鳳尾不過是高級附庸,隻占據配角位置,受製於鳳頭,服務於全體,作用並非舉足輕重。
朱元璋的故事在這裏是一個不得不講的故事。
朱元璋在稱帝之前是一個百折不扣的下等人,他能最後奪取天下,是他一個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他的身邊有很多才能卓越的人,可為什麼隻有朱元璋成功?就是因為他修建好了自己的碼頭。
當年朱升向朱元璋獻上的九字箴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就是朱元璋修建自己碼頭的最好詮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是怎樣的策略呢?概括地說,就是要加強軍事力量,保住自己的地盤,防守中立於不敗之地;加強經濟實力,以充足的給養支持軍隊和政權;不要過早地暴露稱王稱帝的意圖,不到時機成熟決不輕易出擊,以避免遭到競爭對手的嫉恨和攻擊。
另外,朱元璋為了在錯綜複雜的形勢下保護自己,避免消耗自己的實力,就要在各股政治勢力之間周旋。1357年,紅巾軍將領劉福通兵分三路北伐元軍,一時間,“所在兵起,勢相連接”。
然而,朱元璋此時卻在劃地自保,躲在後麵,一直在悄悄發展自己的勢力。他始終量力而行,盡量避免與元軍發生正麵衝突。不僅如此,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朱元璋與元軍將領察罕帖木兒部之間的關係也十分曖昧。察罕帖木兒是元廷悍將,元朝得以暫時不亡,多賴察罕帖木兒支撐。察罕帖木兒趁山東各路豪強相互攻殺之機,揮兵東進,一路所向披靡。麵對氣勢強盛的察罕帖木兒,朱元璋於該年八月派遣使者,致書察罕帖木兒,跟他拉攏關係。
所以朱元璋得以避開了察罕帖木兒的主力進攻,但各路北伐的紅巾軍也因此付出極大代價,最後相繼失敗。
就是這樣,朱元璋慢慢把天下變成了他的碼頭。
20世紀60年代末,毛澤東麵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局勢,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九字方針,也是深知悄悄修建自己碼頭的英明決策。
在和平和多樣化的時代,現代人可能不再去想什麼獨霸天下之類的事,但誰都想在有限的生命裏賺更多的錢,拚命的工作,可是靠自己的一雙手,你就是累死也隻能糊口,所以真正的富人不僅會經營自己還會經營別人。其實,成功者是不用工作就可以過得很好的人,怎樣才能不工作就致富呢?他們知道必須讓別人為自己打工,就必須得有自己碼頭。碼頭修好了,自然有船來靠。
如果把生意場比喻成大糧庫。當你打通所有的關口,站在糧食堆前,有桶的人取出的是一桶米,有車的人拉出的是一車米,而隻有一雙手的人則隻能得到一捧米。
買桶、買車對於各種不同的人來說,可能都是不小的投資,而且有了它們之後不一定能找到米裝進去,這種投資帶有很大風險。
但成功者隻要有了多餘的錢,就會不斷投資,擴大企業規模,把碗換成桶,把桶換成車,把車換成車皮,以求裝到更多的米。結果也有兩種,一是他的容器確實都裝滿了,成為一個成功的大老板;二是容器裝不滿,鋪了很大的攤子,入不敷出,暫成了窮人,但隻要有買桶與車的意識,一定還會有機會成為富人的。
所以,不會修建自己的碼頭,不會經營自己,更不會經營別人,隻能讓自己成為別人經營的對象,也習慣於被別人經營。
修建自己的碼頭去吧,從這一刻起。
備忘錄:
不甘心於被人支配,就隻能支配他人。
你能看多遠,你便能走多遠。
3.裝作不知不惹人疑
世上有真聰明與假聰明之分。
聰明過了頭,自然是會被聰明誤。
精明於深藏不露,喜怒不形於色。
如果你能順利地看透對方的本意,事情是不是就算完了呢?不,雙方的鬥智這時才真正開始。能透視對方的內心,隻不過使你得到一種有利武器罷了,更重要的是,你要如何使用抓在手中的這把利器?如果不懂得使用的方法,隻知道手拿利器亂揮亂舞,不但不能擊中別人,相反的很有可能傷害到自己,因此切匆亂用這把容易傷人的利器。
三國時期,楊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起初曹操很重用他,但楊修卻不安分起來。
有一次有人送給曹操一盒奶酶,曹操吃了一些,就又蓋好,並在蓋上寫了一個 哈"字,大家都弄不懂這是什麼意識,楊修見了,就拿起匙 子和大家分吃,並說:“這‘合’字是叫人各吃一口啊,有什麼可懷疑的!”
還有一次,建造相府,才造好大門的構架,曹操親自來察看了一下,沒說話,隻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就走了。楊修一見,就令工人把門造窄些。別人問為什麼,他說門中加個“活”字不是“闊”嗎,丞相是嫌門太大了。
總之,楊修其人,有個毛病就是不看場合,不分析別人的 好惡,隻管賣弄自己的聰明。當然,光是這些也還不會出什麼大問題,誰想他後來重竟漸漸地攪和到曹操的家事裏去了。
在封建時代,統治看者為自己選擇接班人是一個極為嚴肅的問題,而那些有希望接勇臣者,也不管是兄弟還是叔侄,簡直都紅了眼,所以這種鬥爭往往是最凶殘、最激烈的。但是,楊修卻偏偏要不識時務地擠竅。這場危險的賭博裏去,而且還忘不了時時地賣弄自己的小聰明。
長子曹坯和三子曹植都是曹操選擇繼承人的對象。曹操經常要試探曹坯、曹植的才幹,經常拿軍國大事來征詢他們的意見,楊修就替曹植寫了十多條答案,曹操一有問題,曹植就根據條文來回答,因為楊修是相府主簿,深知軍國內情,曹植按他寫的回答當然事事中的,曹操心中難免又產生懷疑。後來,曹坯買通曹植的隨從,把楊修寫的答案呈送給曹操,曹操氣得兩眼冒火,憤憤地說:“匹夫安敢欺我耶!” 於是開始找岔子要除掉這個不知趣的家夥了。
結果,機會果然來了,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進軍定軍山,他的大將黃忠殺死了曹操的膀臂夏侯淵,曹操親自率軍到漢中來和劉備決戰,但戰事不利,要前進害怕劉備,要撤退又怕被人恥笑。一天晚上,護軍來請示夜間的口令,曹操正在喝雞湯,就順便說了“雞肋”,楊修聽到以後,便又耍起自己的小聰明來,居然不等上級命令,隻管教隨從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撤退。曹操知道以後,他竟還說:“魏王傳下的口令‘雞肋’,可雞肋這玩藝兒,棄之可惜,食之無昧,正和我們現在的處境一樣,進不能勝,退恐人笑,久駐無益,不如早退,所以才先準備起來,免得臨時慌亂。”曹操一聽,差點把腦血管氣炸,大怒道:“匹夫怎敢造謠亂我軍心!”於是喝令刀斧推出斬首,並把首級懸掛在輾門之外,以示不聽軍令者。
雖然曹操事後不久果真退了兵,但平心而論,楊修之死也 確實罪有應得。你想兩軍對壘,是何等重大之事,怎麼能根據一句口令,就賣弄自己的小聰明,隨便行動呢?無論有沒有前麵所說的那些芥蒂,單這一點也足以說明楊修其人是恃才傲物,我行我素,隻相信自己,不考慮事情後果的。楊修的這段做人手段,確實值得考慮, 我們隻應把他作為前車之鑒,切不可把他當成聰明楷模。
對於自信心十足,甚至有些自負的人,不要直接談到他的計劃,可以提供類似的例子,從暗中提醒他。
要阻止對方進行危及大眾的事情時,需以影響名聲為理由 來勸阻,並且暗示他這樣做對他本身的利益也有害。
想要稱讚對方時,要以別人為例子,間接稱讚他;要想勸諫時,也應以類似的方法,間接進行勸阻。
對方如果是頗有自信的人,就不要對他的能力加以批評; 對於自認有果斷力的人,不要指責他所做的錯誤判斷,以免造成對方惱羞成怒;對於自誇計謀巧妙的人,不要點破他的破綻,以免對方痛苦難過。
說話時考慮對方的立場,在避免刺激對方的情況下發表個人的學識和辯才,對方就會比較高興地接受你的意見。
不用多說大家也會知道,以上的進諫方法,適合於下級對上級,也可適用於一般的人際關係。如果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替他考慮分析的話,那麼你就可以真正取得對方的信任。
總而言之,當自己看穿對方心意之後,千萬不要露出破綻,裝做不知道,讓一切計劃進行得很自然,這樣才能使自己保全性命。
齊國一位名叫隰斯彌的官員,住宅正巧和齊國權貴田常的官邸相鄰。田常為人深具野心,後來欺君叛國,挾持君王,自任宰相執掌大權。隰斯彌雖然懷疑田常居心醫測,不過依然保持常態,絲毫不露聲色。
有一天, 隰斯彌前往田常府第進行禮節性的拜訪,以表示敬意。田常依照常禮接待他之後,破例帶他到邸中的高樓上觀賞風光。隰斯彌站在高樓上向四麵瞧望,東、西、北三麵的景致都能夠一覽無遺,唯獨南麵視線被隰斯彌院中的大樹所阻礙, 於是隰斯彌明白了田常帶他上高樓的用意。
隰斯彌回到家中,立刻命人砍掉那棵阻礙視線的大樹。
正當工人開始砍伐大樹的時候, 隰斯彌突又命令工人立刻停止砍樹。家人感覺奇怪,於是請問究竟。隰斯彌回答道: “俗話說‘知淵中魚者不祥',意思就是能看透別人的秘密,並不是好事。現在田常正在圖謀大事,就怕別人看穿他的意圖,如果我按照田常的暗示,砍掉那棵樹,隻會讓田常感覺我機智過人,對我自身的安危有害而無益。不砍樹的話,他頂多對我有些埋怨,嫌我不能善解人意,但還不致招來殺身大禍,所以,我還是裝著不明不白,以求保全性命。”
當一個人看透對方心意後,要決定采取何種行動,是相當困難的,其困難的程度或許更甚於透視對方心意。所以做人的手段,當以明白自己該怎麼做為第一大要,否則就會糊塗行事,不但辦不成事,而且還會增添更多的麻煩。按照成功學的原理,為人處世必須牢記"明白"兩字,才能明察秋毫,判斷是非。否則眼前就會被"迷霧"籠罩。
現代的人心透視術也正要注意此點,不要讓對方發覺你已經知道了他的秘密,否則完全失去了透視人心的意義。不過, 如果故意要使對方知道你能看穿他心意的話,當然就不在此限之內。
辛苦得到的透視人心武器,究竟應該如何運用?這要視各人的立場來決定。例如:
對方自以為得意的事情,我們要盡量加以讚揚;對方有可恥事情的時候,要忘掉不提。
當對方因為怕被別人議論為自私而不敢放手去做的時候, 應該給他冠上一個大義名分,使他具有信心放手去做。
備忘錄:
有些人屬於假聰明,卻並不自知,其結果可想而知。
一切智術都須加以掩蓋, 因為它們招人猜忌。
凡事三思而行,總會得益良多。
切忌把自己當成絕頂聰明人.
4.不露鋒芒免禍上身
中國人世俗的法則——槍打出頭鳥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有人說,做人猶如打麻將,因為打麻將的秘訣在於盡量偽裝自己,使對方不能猜出自己手上的牌。所以,愈是高手,愈能偽裝自己,同時也愈能識破對方的偽裝。打麻將有"方城之戰"的代稱,形容它是和戰爭一樣,需要運用機智和戰略來取勝別人。所以,打麻將的時候,一旦被對方看穿你的底牌,就穩輸無疑。
孔子年輕的時候,曾經受教於老子。當時老子曾對他講:“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於做生意的商人,總是隱藏其寶貨,不令人輕易見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卻顯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誡人們,過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將欲望或精力不加節製地濫用,是毫無益處的。
作為一個人,尤其是作為一個有才華的人,要做到不露鋒芒,既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不僅要說服、戰勝盲目驕傲自大的病態心理,凡事不要太張狂太咄咄逼人,更要養成謙虛讓人的美德。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 凡是鮮花盛開嬌豔的時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敗的開始。人生也是這樣。當你誌得意滿時,切不可趾高氣揚,目空一切,不可一世,這樣你不被別人當靶子打才怪呢!
信陵君是魏王的異母兄弟,在當時名列"四公子"之?,知名度非常高,因仰慕信陵君之名而前往的門客,達3000人之多。
有一天,信陵君正和魏王在宮中下棋消遣,忽然接到報 告,說是北方國境升起了狼煙,可能是敵人來襲的信號。魏王 一昕到這個消息,立刻放下棋子,打算召集群臣共商應敵事 宜。坐在一旁的信陵君,不慌不忙地阻止魏王,說道:"先別 著急,或許是鄰國君主行圍獵,我們的邊境哨兵一時看錯,誤 以為敵人來襲,所以升起煙火,以示警戒。"
過了一會兒,又有報告說,剛才升起狼煙報告敵人來襲, 是錯誤的,事實上是鄰國君主在打獵。
於是魏王很驚訝地問信陵君:"你怎麼知道這件事情?"信陵君很得意地回答:"我在鄰國卻有眼線,所以早就知道鄰國君王今天會去打獵。"
從此以後,魏王對信陵君逐漸地疏遠了。後來,信陵君受到別人的誣陷,失去了魏王的信賴,晚年耽溺於酒色,終致病死。
任何人知道了別人都不曉得的事,難免會產生一種優越感,對於這種旁人不及的優點,我們必須隱藏起來,以免招禍,像信陵君這樣知名的大政治家,因一時不知收斂而導致終 身遺憾,豈不可惜?
鋒芒太露而惹禍上身的典型在舊時是為人臣者功高震主。打江山時,各路英雄彙聚一個磨下,鋒芒畢露,一個比一個有能耐。主子當然需要借這些人的才能實現自己圖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這些虎將功臣的才華不會隨之消失,這時他 們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讓他感到威脅,所以屢屢有開國初 期濫殺功臣之事,所謂"殺驢"是也。韓信被殺,明太祖火燒慶功樓,無不如此。
你不露鋒芒,可能永遠得不到重任;你鋒芒太露卻又易招人陷害。雖容易取得暫時成功,卻為自己掘好了墳墓。當你施展自己的才華時,也就埋下了危機的種子。所以才華顯露要適可而止。
漢代高祖時期,呂後采用蕭何之計,謀殺了韓信。當時高祖正帶兵征剿叛軍,聞訊後派使者還朝,封蕭何為相國,加賜五千戶, 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衛做相國的護衛。 百官都向蕭何祝賀,隻有陳平表示擔心,暗地裏對蕭何 說:"大禍由現在開始了。皇上在外作戰,您掌管朝政。您沒有冒著箭雨滾石的危險,皇上卻增加您的傣祿和護衛,這並非表示寵信。如今淮陰侯(韓信)謀反被誅,皇上心有餘悸,他也有懷疑您的心理。我勸您辭掉封賞,拿出所有家產去輔助作戰,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慮。" 一語驚醒夢中人。蕭何依計而行,變賣家產稿軍,高祖果然高興,疑慮頓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