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天下亂起(1 / 2)

【播報】關注「讀書」,獲得515紅包第一手消息,過年之後沒搶過紅包的同學們,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南宮千嶽說手中無兵,並不是真的無兵,而是他無法把龍武軍的五萬主力調往邊關。

大漢京城與彭城相距萬裏,就算金軍剛剛出兵南下時,南宮千嶽就率部北上,也不可能在此時趕到這裏。

南宮千嶽出現在彭城,是因為他的龍武軍早就不在京城,三個月前就被朝廷調往了劍南道,平定當地的叛亂。

軒轅宸了解後,問道:“劍南道的叛亂如此嚴重,竟然需要出動大將軍的龍武軍?”

南宮千嶽看向軒轅宸,點頭道:“沒錯,劍南道叛亂已有燎原之勢。”他頓了頓,才道:“過去三年,大漢各地都遭遇幹旱,其中屬劍南道旱情最為嚴重,田地裏幾乎顆粒無收,當地百姓苦不堪言,而朝廷雖然多次派糧賑濟災民,可也隻是杯水車薪。”

軒轅宸一聽,臉上已有不安之色:“民以食為天,若是無糧,人性本能的驅使下,百姓們必反無疑。”

南宮千嶽麵色沉重,說道:“百姓無糧可食,人心必然浮動,偏偏有不法之徒趁機蠱惑,導致饑民變成了亂民,而且連當地的駐軍都開始****,短短一月時間,數股亂軍和亂民聚眾在一起,人數已高達二十多萬,如果不能將其及時撲滅,後果當真不堪設想。”

軒轅宸心中暗歎,才一個月的時間,就能聚眾二十多萬,可見劍南道的災情已嚴重到無以複加的程度,百姓怕是也難有活路,不然又怎麼會鋌而走險,與官府作對。

而叛亂如此嚴重,側麵也是證明了大漢帝國正在急速衰敗。

南宮千嶽麵露深惡痛絕之色,握拳道:“百姓愚昧也就罷了,偏偏劍南道的各地官府還要中飽私囊,老夫到達劍南道不過十幾日時,就查獲了多起貪腐案件,參與的官員從知縣到郡守一應具有,劍南道的官場已是爛到了骨子裏。”

軒轅宸和冷君傲對視一眼,終於明白了龍武軍主力調不出劍南道的原因。

官府**無能,劍南道各地的駐軍必然也不堪大用,龍武軍如果再被調走,那劍南道的叛亂將再無所壓製,隻會愈演愈烈。

攘外必需安內,比起大金的外患,對於大漢皇帝而言,解除內患無疑才是當務之急。

而大漢帝國現在的情況,也勾起了軒轅宸前世的記憶。

在他的那個時空裏,漢人江山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明,和現在的大漢王朝隱約有著驚人的相似。

一樣的官府**,一樣的天災不斷,一樣的亂民四起,一樣有外夷窺視……

大明在曆經風雨縹緲之後,最終還是倒下了,並被滿清竊取了萬裏江山,那麼大漢又會是怎麼樣的結局呢?

每當想起明朝末年悲壯的曆史,軒轅宸就一直感到痛惜。而如今,麵對自己身處的大漢,他不願再經曆這樣的悲劇。

國可破,家可亡,可民族不能滅!

軒轅宸思緒沉重,南宮千嶽心情似乎逐漸平靜了下來,說道:“西山道不能再亂了,一旦亂起,不僅讓帝國雪上加霜,還會給北方金人可乘之機。”

想要不亂,必需要安撫百姓,而擺在眼前的就是北涼城的十萬百姓。

南宮千嶽肅然道:“我軍短時間內無力光複失地,會讓西山道產生越來越多的難民,此時彭城就有十分北涼城的百姓,日後隻會更多,西山道的形式也會因此而變得不穩。”

冷君傲說道:“想要百姓不亂,就需穩定人心,而糧食就是穩定人心的根本。”

南宮千嶽無奈一笑,苦澀道:“冷將軍說的有理,可是老天不開眼,帝國各地都是旱情,反倒是西山地處邊關,看似貧瘠,卻能與蠻邦通商易物,所獲得的皮革,馬匹,香料都能創造大量的財富,反而受到幹旱的影響不大。可戰亂一起,商路受堵,沒有了商貿,西山道貧瘠的弊病可能會被迅速放大,萬一百姓亂起,嚴重程度可能被關內更加嚴重。”

軒轅宸心頭一沉,問道:“大將軍,可有對策?”

南宮千嶽擺手道:“朝廷艱難,已無力賑濟災民,西山道隻能靠自己走出困境。”他說的斬釘截鐵,可見朝廷確實已經無能為力。

軒轅宸沉思一會兒,猶豫道:“西山道隻靠自身,恐怕……”

話到一半,南宮千嶽突然出聲打斷,臉上顯出堅毅之色,說道:“西北道如果缺糧,就過缺糧的曰子,三軍將士的食物配給隻能讓他們填個肚子,至若百姓,也要咬牙挺一挺,一曰一頓飯撐下去!”

每日才一頓發,雖然能讓百姓苟延殘喘,可也必然會引起騷亂,更讓人擔心的是軍隊,軍中缺糧,極易造成兵變,萬一最壞的情況發生,那將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