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四平保衛戰是東北局、東總在中共中央的指揮下進行的。爺爺說,這次作戰,中共中央給予了充分肯定。5月19日,毛澤東致電林彪:“四平我軍堅守一個月,抗擊敵軍10個師,表現了人民軍隊高度頑強的英勇精神,這一鬥爭是有曆史意義的。”
四平保衛戰遲滯了國民黨軍北犯進度,為建立和鞏固後方根據地贏得了時間。國民黨軍4月2日占領四平的計劃在東北民主聯軍的抗擊下,被迫推遲了48天。在此期間,東北民主聯軍解放了長春、齊齊哈爾、哈爾濱等城市;後方各地方政府積極發動群眾反奸清算,打擊敵偽殘餘,清剿土匪,建立地方武裝,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打下了基礎。
四平保衛戰消滅國民黨軍大量有生力量,打擊了其囂張氣焰,提高了東北民主聯軍指戰員同國民黨軍作戰的信心。
四平保衛戰是中國共產黨爭取東北停戰,阻止國民黨擴大東北內戰前提下進行的尖銳軍事鬥爭。它打擊了國民黨企圖以軍事力量獨占東北的野心,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堅持東北和平民主鬥爭的堅強意誌,有助於和平談判的進行,其政治意義極為重大。
四平保衛戰是東北解放戰爭過渡階段的一次大規模城市防禦戰,在戰略上具有重要意義。在戰鬥中消耗了國民黨軍大批有生力量,東北民主聯軍也付出相當代價。因此,中共中央在肯定四平保衛戰意義的同時,也指出:四平防禦戰為一時特殊條件所致,不能成為一般的作戰方針。
四平決戰這段曆史,一直是後來我黨黨史、軍史上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爺爺說:四平保衛戰,是在特定曆史條件下形成的城市防禦戰,雖然取得了斃傷敵人1萬餘人戰果,阻滯了敵人的進攻,但在我軍處於劣勢情況下,過多的看重了一城一地的得失,與敵進行不利條件下的作戰,在戰略上是失策的。我軍動用不少兵力,以淺近的防禦縱深,在兵力、火力並不得心應手的狀態下,在那樣長的戰線上,打那樣長的時間,部隊打得相當苦,有的甚至喪失了元氣。我軍雖然打得很英勇,也取得了作戰的經驗和教訓,但付出了8000多戰鬥骨幹傷亡的代價。由於我軍果斷地撤退,擺脫了戰略上的被動,又一次避免了不利條件下的決戰,保存了有生力量。經過四平保衛戰和大撤退的反麵教育,徹底消除了和平幻想,對東北全黨全軍在和戰問題、根據地建設問題上統一思想,產生了積極影響。
爺爺的這個說法,可以說代表了當年參加四平保衛戰的絕大多數老戰士的觀點。
爺爺繼續回憶說,當年陳雲在給高崗的一封信中說:避免錦州決戰和成功地指揮四平撤退,作為共產黨人進入東北七個月來的兩件大事。如果這兩件大事有錯誤的話,東北很難有以後的大好形勢。
爺爺說,當然,作為駕馭中國革命全局的毛澤東卻堅持認為四平保衛戰是正確的。因為這是全國鬥爭形勢的需要。為了抗拒蔣介石的軍事壓力,以爭取和談中的有利地位,就是要與蔣軍決戰一場,讓蔣介石和美國人不敢小視共產黨。所以中央才考慮進行四平決戰的。一直到了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與黃克誠說起四平保衛戰時,仍持這一觀點。當談起四平保衛戰時,毛澤東問黃克誠:“難道四平保衛戰打錯了?”他說:“開始敵人向四平推進,我們打他一下子,以阻敵前進,這並不錯。但後來在敵人集結重兵尋找主力決戰的情況之下,我們就不應該固守四平了。”
毛澤東說:“固守四平當時是我決定的。”
黃克誠說:“是你決定的也是不對的。”
毛澤東說:“那就讓曆史和後人去評說吧。”
爺爺的記憶也就這麼多了,我們後人隻有尊重曆史,記住曆史,還能說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