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士王妃”:仙履奇緣的現實結局
婚後不久,戴安娜便發現了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查爾斯結婚的主要動機是為了履行王子職責,顧及王室的聲譽。所以,要想使這場婚姻琴瑟和弦,她必須在一切方麵無條件地遷就查爾斯,“適應新角色”這回事隻是她一個人的事情,查爾斯是不會費神為任何人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的。而對於出身平民的戴安娜來說,融入皇室生活的過程,充滿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她有數不清的繁文縟節要遵從,有無數的責任要承擔,有太多的知識需要學習,而皇室的家庭成員又是那麼的深沉、難以接近……她感受到了難以言表的迷茫和失落。再加上隨著一起生活的時間越長、年紀越大,戴安娜和查爾斯之間的鴻溝就越明顯,就連1982年和1984年威廉王子和亨利王子的出生也沒有使這對夫妻之間猶如陌生人的關係得到絲毫的改善。難耐寂寞的戴安娜飽嚐了孤寂之苦。更殘酷的是,查爾斯竟與他的舊情人卡米拉藕斷絲連。無助的戴安娜憤怒又絕望,她猶如一隻受傷的動物,躲在籠子裏獨自舔著傷口——她的情緒變得不再穩定,交替出現食欲過剩、厭食的症狀,因抑鬱而長期需要精神醫生治療,甚至3次企圖自殺。可能她與騎兵軍官詹姆斯?希威特的曖昧關係給了她暫時的安慰,但當1994年《戀愛中的儲妃》出籠,這個男人為了300萬英鎊而出賣兩人的風流韻事之後,本就脆弱的戴安娜再次嚐盡了背叛的苦澀。所以,當戴安娜和查爾斯的婚外情都被媒體曝光後,這一段曆經15年但已經無法修複的婚姻走到了盡頭。1996年8月,兩人正式宣布離婚。離婚之後的戴安娜仍以威爾士王妃的身份被視為王室成員,但失去了“殿下”的封號。年輕美貌的戴安娜,在與查爾斯成為人人羨慕的“神話”眷侶之後,卻因查爾斯的不負責任,而最終成為了英王室製度的犧牲品。
“和平王妃”:落入凡間的愛心天使
與查爾斯的結合,使得戴安娜遭受了不明其故的冷遇,她對愛情和婚姻感到了無望,年輕的她決定不再委屈自己,她把自己的愛全部給了兩個兒子以及這個世上更多的不幸的人們——她通過專注於慈善事業,有意識地擴大著自己的交際圈子。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了解民間疾苦,她經常帶著他們到普通人中間去,曾多次帶他們到無家可歸者聚集的旅館訪問;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學會關心人、愛護人,她帶著他們去醫院探訪艾滋病患者和其他傷病員。戴安娜短暫的36載人生之中,她共參與了150多個慈善項目,還是超過20個機構的讚助人或主席。她是第一個站出來倡導“同情艾滋病人”的國際名人:1991年7月的一天,當時的美國總統夫人芭芭拉?布什與戴安娜一同探訪一家醫院的艾滋病病房,在與一位已經病入膏肓的病人交談之時,戴安娜竟然給了這個病人一個大大的擁抱,病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在場的芭芭拉和其他人也都被這一舉動所打動。其實之前1987年長達5個月的時間裏,她一直在靜悄悄地與安吉拉一起照顧曾是英國芭蕾、歌劇等藝術領域的傑出人物的艾滋病患者艾瑞?傑克遜,直至艾瑞去世。這段不凡的經曆使得安吉拉認為戴安娜,“美麗的遠遠超出美麗這個詞的簡單定義,雖然自身生活不幸福的陰影縈繞著她,但她豐富的內心世界迸射出奪目的光輝”。戴安娜還是反地雷機構最有名的支持者,她參加了許多重大的、值得紀念的清理地雷現場的活動。1991年1月,她隻帶了兩名保鏢,參加了紅十字會組織的非洲安哥拉之旅,親自踏進地雷區視察;8月,她又出訪波斯尼亞,身著防護服走在插有骷髏標記的地雷區旁,人們為之動容。從此,安哥拉及波斯尼亞等戰亂地區人民因誤觸地雷而致傷殘的新聞活躍於國際新聞媒體,世界大多數國家簽署了關於禁用地雷的國際協議。正如英國首相布萊爾所說的那樣,戴安娜的個人生活經常遭遇麻煩和苦惱,但她給社會中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帶來的卻是歡樂和安慰,她是“人民的王妃”;一直愛戴她的人們尊稱她為“和平王妃”;國際社會也十分認同她的善舉,“公益大使”、“愛心大使”、“國際和平大使”等頭銜紛紛戴在了她的頭上。她就像是一位落入了凡間的愛心天使,以她獨特的身份和影響力,致力於改善處於水深火熱處境中的人們的命運。